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6.26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6.26

ID:36014840

大小:73.18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4-29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6.26_第1页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6.26_第2页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6.26_第3页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6.26_第4页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6.26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6.2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关键词】: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它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传统课程。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些社会历史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矛盾分析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按照客观事物矛盾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有多种,这里着重谈以下几个方法的运用。所谓矛盾分析方

2、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按照客观事物矛盾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有多种,这里着重谈以下几个方法的运用。        一、“全面看问题方法”的运用。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因此,看问题必须考虑矛盾双方,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譬如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的关系时,就要全面看。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化。        二、“在普遍原理

3、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与其他矛盾相联系的共同本质,即共性,又有与其他事物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本质,即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坚持在普遍性指导下,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比如在讲“如何看待奴隶社会”时,有同学说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剥削社会,它不如原始社会好;又有同学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必须明确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其次,就要具体分析,一方面

4、要看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如人类自从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文化也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奴隶社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社会,奴隶主不断强化军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对奴隶进行政治上统治,又利用宗教迷信思想欺骗、威吓奴隶,对奴隶进行精神上统治,最惨无人道的是奴隶主还常常利用奴隶作人祭、人殉,用奴隶充当角斗士等对奴隶的人身摧残和迫害。由此可见,评价奴隶社会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又如讲封建社会的“行会”时,也要具体分析,既要看到它在建立初期的积

5、极作用,如行会的建立,有利于保护比较脆弱的城市手工业,有助于传授生产技术,促进手工业的巩固和发展。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要看到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行会的种种规定限制了自由竞争,限制了从业人员的数目,限制了新式工具的应用等,从而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其它像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在讲解的过程中也都必须具体分析,既看其进步的一面,又要看其局限的一面,不能一概而论。        三、“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方法”的运用。        矛盾的同一

6、性和斗争性是互相联结,不可分割的,同一中有对立,对立中有同一,因此,在处理矛盾双方的关系时,应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比如在讲“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就要坚持“同中有异”。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但是同时又要看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是复杂的,各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由于特殊原因,可能超越这个或那个社会阶段跳跃地向前发展,这就形成了各个国家特殊的发展过程。如日耳曼人在古罗马帝国的废墟

7、上实现了历史的跨越,他们没有经历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这就是“同中有异”。又如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英、法、德、日、美等国尽管最终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然而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建立的方式各异。英、法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民族统一,实现向资本主义转变的;日本则是通过明治维新最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这也是坚持了“同中有异”。又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制度,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吸收资本

8、主义一切有用的东西,这就坚持了“异中有同”。        四、“分析事物发展的内外因方法”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如在讲“为什么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时,就必须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看到这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即内部因素所决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