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专题一

必修二 专题一

ID:36020647

大小:18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29

必修二  专题一_第1页
必修二  专题一_第2页
必修二  专题一_第3页
必修二  专题一_第4页
必修二  专题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二 专题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枣强中学2013—2014单元周练测试专题一国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特点1.《管子》中说“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晚),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民不惮劳苦”。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动力源于A.土地私有制形成B.铁犁牛耕的使用C.分封制瓦解D.中央集权制建立2.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

2、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4.“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的是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北魏实行均田制

3、D.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5.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6.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A.曹魏B.唐代C.宋代D.明清7.通俗俚语是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追求。“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4、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农民阶级的通俗愿望,形成这种低层次需求的根本因素是()A.农民要求不高,容易满足B.封建统治残暴,农民不敢有太高的愿望C.自然经济的长期影响D.农业生产比较容易,没有太大风险8.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9.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材料

5、中描述的工具是指A.水排B.翻车C.筒车D.耧车10.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11.毛泽东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中指出:“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下列不能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是()A、“湿耕泽锄,不如归去”B、“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C、“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

6、女练于布帛”D、“且溉且粪,长我禾黍”1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铁农具、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C.战国时社会秩序的稳定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13.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下面关于十二生肖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C.有利于安排农时,发展生产   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14.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

7、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材料反映出A.土地兼并严重   B.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15.《广东新语》中说:“澄海山中有(畲族)户……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曰火。”下列与材料中信息不符的是()A.以家庭为单位B.精耕细作C.刀耕火种D.生产方式落后16.著名史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就是在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