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合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ID:36023669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合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1页
合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2页
合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3页
合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合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参评学科:小学数学合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桐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陈伟琴【内容摘要】:新课程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有了说话的权利和空间,教师对学生的生成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不是代表教师就要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想法和生成听之任之,从而使得自己预设的教案“搁浅”。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非常强调和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才华的平台,而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是直接考验教师教学调控水平和应变能力,是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一个挑战,如果

2、应对得当,课堂的动态生成能成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有效资源。【关键词】:合理生成课堂教学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开放、互动的课堂具有较强的资源性。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永恒的,教学过程不是预设不变的。布卢姆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新的理念必然导致旧有教学行为的根本变革,“动态生成”一词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口头禅”和所追逐的行为目标,他们谈必“生成”,行必

3、“生成”,评还必“生成”。教学实录:师:老师想请3个小朋友,拍两人照。可以拍出几张不同的照片?生:6张。先拍三张不同的,然后再交换每张照片上两个人的位置。师:你能想个办法把这几种不同的拍法写在纸上,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几种吗?说说你准备怎么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迫不及待地交流起来,在预设之中生成许多丰富的课堂资源。生1:用他们的姓名表示。生2:用不同的颜色的表示。生3:用三个不同的字母表示。生4:用三个不同的图形表示。……师: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把两人照的不同拍法写在本子上。1)王茅、茅王、王许、许王、茅许、许茅。1)大小、

4、小大、大中、中大、小中、中小。2)12、21。3) 、  。4)绿蓝、蓝绿、黑绿、绿黑、黑蓝、蓝黑。5)、、、、、。……学生所采取的方法非常多,在众多的方法中有对的、有错的,有不完全的,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教师对第一种方法进行提问:你是怎么想的?生:这三个同学分别是姓王、茅、许的,我用他们的姓氏代表他们三个人来进行表示。师:为什么要这样表示?生:这样写起来要方便,而且很清楚。师:你们觉得对吗?学生都认为这样的表示方法是对的。对第一种方法进行详细的反馈之后,教师还是采取了同样的方法对之后的每种方法进行同一程度的反馈,对各种方法进

5、行了肯定和否定。当教师提问到第六种方法的时候,问到:这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对吗?生:和下面的在交换位置因为之前有三种方法都是先写出三种不同的组合,然后再用交换位置方法对这些组合进行排列,所以在学生的大脑和思维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定势,不能很好的发现其他方法的不同之处。师(有些为难的):还有别的不一样吗?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提问的含义,也难区分和前面的方法的不同……教师无奈的问到:有那么多种方法,你觉得哪几种方法差不多是一样的?生1:有些是交换位置,有些不是交换位置。生2:还有一种是不一样的。学生虽然能隐约的感受到方法间的不同,

6、但是却不能很的概括,所以也不能得到更高的提升。教学反思:针对这个教学片段,特别是面对学生生成时,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处理,也许更为妥当一些。一、合理处理生成资源,让课堂效益化在按照预设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有的有利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的可能会防碍目标的实现,应根据具体情况或放大、或搁置、或缩小处理。有利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放大处理;不利教学目标的,要搁置或缩小处理。当学生的生成有正确也有错误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错误生成先讲,在讲解错误生成的同时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思维的欠缺性,也让正确的思维方法清晰起来。二、

7、比较概括生成资源,使方法更优化首先,在各种正确方法中进行选择体现数学的简洁性,渗透符号化思想。否定了各种错误的答案,并不是要对各种正确的表示方法都进行讲解,用同一个态度对待,而应该在各种正确的答案中也要进行相互分类比较,使方法更优化,从而更好的体现出数学的简洁性。其次,教师应该站在比学生更高的角度,对学生的生成进行概括和提升,抽象出排列组合的本质。教师在按顺序的对每种方法进行讲解的最后,提出:你觉得哪几种方法差不多是一样的?其实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提前,也许效果会跟明显些。当教师讲解完第一种方法时,就可以这样提问:请你找找看,

8、哪一种方法和他是一样的?一样在什么地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很好的进行分类,而且还能概括同一类方法的相同之处,这样就能很好的区分于别的不同的方法。新课程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有了说话的权利和空间,教师对学生的生成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