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ID:36032064

大小:119.2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4-28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阳一中2017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8.11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考生使用黑色签字笔认真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并规范答题的格式与序号!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32个,1.5分/个,共计48分)1.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夏桀残民以逞,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天命于成汤。”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做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

2、民”相吻合D.儒家“民本”思想不等于现代民主思想2.某学者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的道德人生观为基础;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墨家、道家B.道家、儒家、法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3.西汉初期“黄老之学达到极盛的的同时,儒家也在积极寻找着自我发展的途径,儒家方面从维护皇权的角度千方百计的讨取皇帝的好感和赏识,另一方面采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由此可知汉

3、代儒学()A.注重吸收诸子百家的思想B.背离了孔子儒学基本主张C.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D.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维护封建专制统治5.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古代儒学大师的著作,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

4、价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6.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7.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C.服务农耕经济,逐渐落后世界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

5、流8.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体现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各地文字错落有致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9.以下是《中国历史十六讲》第九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第3点应该是()A.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不拘格律的文人骚客C.宋明理学与异端思想D.文官制度与积贫积弱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

6、的是()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C.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勃兴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的繁华11.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A.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B.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C.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D.摒弃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12.“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

7、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城邦民主制度得以建立B.城邦世风日下,道德沦丧C.重视教育培养社会道德D.提倡精英治国,理性思考13.14世纪意大利新建的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课程强调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教育学生要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反映了当时()A.人文主义的思潮达到顶峰B.基督教新理念开始传播C.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出现D.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精神14.英国莎士比亚(1564-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