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课件.doc

明代文学课件.doc

ID:36033190

大小:10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4-29

明代文学课件.doc_第1页
明代文学课件.doc_第2页
明代文学课件.doc_第3页
明代文学课件.doc_第4页
明代文学课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文学课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代文学第一节明初期诗文一、宋濂:元末明初散文家。主张“以道为文”,以“以六经为根本,迁固二史为波澜”。以辞达、明道、养气为宗旨。其文醇正有余,恣肆不足。宋濂有相当一部分文章道学家气重。他的散文以传记散文最为出色,往往能抓住人物富有特征的细节,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来,颇能显示春秋笔法的功力。赠序文充满诚挚心情和劝勉语气,简洁朴素,亲切动人。寓言散文则故事生动,寓意深刻。二、刘基:诗文成就都较高,但其文影响不及宋濂,诗词影响不及高启。他的散文风格古朴浑厚,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诗歌风格多样,以沉郁古朴

2、为主。高启“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四库提要》),“天才绝特,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明诗纪事》)。他才情奔放,风格清新俊逸,取法汉魏晋唐,兼师众长。诗风总体说来更近李白。“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第二节明代前期的诗歌一、台阁体:杨溥、杨荣、杨士奇等馆阁大臣的诗歌多属应制、颂圣、或应酬、题赠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貌似雍容典雅,其实陈陈相因,既脱离社会现实,又缺乏个人真实的个性和情感。在台阁体诗风垄断文坛时,保持自身特色的诗人有于谦和李梦阳。于谦的诗歌表现出他高尚的志节以

3、及为国忘身、关怀人民的情怀。他作诗不事雕琢,信手写成,因缺乏推敲,有时失之平易。如:《咏煤炭》李东阳茶陵诗派李东阳主张以盛唐诗歌“浑雅正大”来纠正台阁体卑弱的诗风,开了明中叶复古思潮的先声。他以杜甫为宗,作品内容较丰富,风格苍健。但他也是台阁大臣,在理论和创作上不可能摆脱台阁体气息。李东阳是从台阁体到七子派之间的过渡人物。以李东阳为宗的茶陵诗派一时成为诗坛主流。第二节明代中期的诗文明代中期的诗文流派有前后七子派和唐宋派“前七子”:李梦阳(献吉、空同)、何景明(仲默、大复)、王九思、康海、徐祯卿(昌谷)、边贡、王廷相

4、“后七子”:李攀龙(于鳞、沧溟)、王世贞(元美、凤洲)、谢榛(茂秦、四溟山人)、宗臣(子相)、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前七子派以李、何为核心,“七子皆卑视一世,而梦阳尤甚”,“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后七子派前期以李攀龙名气最大,“攀龙殁,(王世贞)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是显……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七子”派:“七子派”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们根据“取法乎上”的原则,把秦汉古文当作最高典范来效仿,但并不排斥唐代古文。论诗则古体宗汉魏,近体宗盛唐。他们这一主张出发点

5、有二:一是纠治明初以来台阁体的空洞无物、八股文的刻板僵化。二是排斥宋文、宋诗及余响元文、元诗,主要是因为宋诗、宋文理学气太重。而最终的目的是诗文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抒发,为此他们赞扬民间文学,认为“真诗乃在民间”。“七子派”非常注重继承文学史上已圆熟的法度格调,由于过分强调继承前人的法度格调,遂成模仿剿袭,影响了真情实感的抒发,得其“形”而难以得其“神”,甚至得其“形”而忘其“神”。总之“七子派”无论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们在复兴正统文学的汉唐气象、提倡古代诗文的高格朗调、重视文学作品的真情实感、关注通俗

6、文学的发展等方面为明代文坛做出了贡献。他们“矫枉”有功,却“过正”而失,没能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他们恃才傲物,结社订盟,自吹自擂,把持文坛。“海内宗之,翕然成风”。(归有光)七子派以后,复古运动声势更甚,有什么“后五子”、“续五子”、“末五子”、“广五子”等名目,所暴露的缺陷也越来越多,作品多是些赝鼎伪觚、优孟衣冠。(相对而言,七子派的散文拟古倾向更为明显,成就还不如诗歌。)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上又有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唐宋派认为复古派的文章死摹秦汉,既不通顺又无生气,主张从复秦汉之古

7、转为复唐宋之古,特别是北宋欧阳修、曾巩诸大家,使散文从诘屈聱牙变为通俗平易,这是对七子文必秦汉的反拔。他们主张文以明道,却为文拙于修辞,理气过重。1、“唐宋八大家”这一提法始于唐宋派。唐宋派作家唐顺之编纂《文编》,除选编前代文章外,于唐宋两代只选了八家之文,这无疑是对八家地位的一次强化。不久,茅坤在《文编》的基础上选编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正式出炉,并很快家喻户晓。2、他们非常推崇曾巩之文,袁枚说:曾文平钝,如大轩骈骨,连缀不得断,实开南宋理学一门,又安得与半山(王)六一(欧)较仲伯也。唐宋派中以

8、归有光的成就最大。他的一些杂记和传记感情自然真挚,较少道学家气味。他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上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善于抓住感人的细节,精心摹写,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细腻的感受,使人感到真切生动,回味无穷。1、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王世贞)2、于不要紧之处,说不要紧之话,却自风神疏淡,神气完足。(姚鼐)3、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而欢愉惨恻之想,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