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3

《孙权劝学》教案3

ID:36034135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28

《孙权劝学》教案3_第1页
《孙权劝学》教案3_第2页
《孙权劝学》教案3_第3页
《孙权劝学》教案3_第4页
《孙权劝学》教案3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孙权劝学》教案【学生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119字),情节简单,文字浅显易懂。就故事情节而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难点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少数文言字词的理解,如古代的某些特殊称呼和古今异义的词语等;二是对文章中人物语言情味的体会及人物神态、心理的揣摩。但相信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查阅工具书、讨论交流等)和老师的引导点拨以及相关媒体的参与运用,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教学建议】  1、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自读,当堂背诵全文。  2、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积累文言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

2、待”等成语,并能够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三位人物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  4、可与王安石的《伤仲永》相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想想方仲永、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5、建议课外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故事导入法:教师适当介绍文中三个人物的一些故事,导入课文。  3、名言积累导入法: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并记诵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课堂上相互交流,认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导入课文内容。  4、教师诵读导入。二、诵

3、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音:  卿qīng 涉shè 岂qǐ 邪yé 孰shú 遂suì三、理解翻译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就文中字词提出质疑。    【初】当初。【谓……曰】对……说。【以】用,拿。    【岂】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但】只。【耳】语气助词,罢了。   【孰若……】谁(哪一个)比得上……。【所益】所收获的、所得到的好处。    【就】从事,做。【议论】商讨、论说(天下大事)。    【士】士大夫或读书人。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    【三日】虚数

4、,指多天。【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遂】于是,就。【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2、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补充注释翻译课文,教师订正。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   ⑴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⑵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   ⑶ 卿言多务,孰若孤?   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⑷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既感到惊奇,又为吕蒙的进步感

5、到由衷的高兴,侧面表现吕蒙因“学”而取得了很大进步。   ⑸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指责中带有自豪,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4、归纳文言字词。   ⑴ 注意古代的称呼。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⑵ 注意一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谓……曰:对……说。   ⑶ 注意古今异义的词语。   但:但当涉猎(只)   往事:见往事耳(历史)   过:及鲁肃过寻阳(到)   博士:治经为博士(当时专掌经

6、学传授的官)   ⑷ 注意一词多义的词语。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宜(认为)   见 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⑸ 注意句末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   例子参见课后练习,此略。   ⑹ 积累运用成语。  ①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至穷困而富有了,都可以说:非复吴下阿蒙。  造句:这人啊,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只是个穷小子的小王,而今却成了大企业家,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② 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对待。  

7、造句:平时不善言语、性格内向的张军,这次却在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大家不得不对他刮目相待了。四、探究质疑,深入研讨  1、质疑: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怎样劝学的?  讨论归纳: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即可以看出他善于劝学,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2、质疑: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

8、关系。请问作者在此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3、质疑: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讨论归纳: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是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