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到市场

从计划到市场

ID:36035451

大小:1.39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4-28

从计划到市场_第1页
从计划到市场_第2页
从计划到市场_第3页
从计划到市场_第4页
从计划到市场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计划到市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三维设计】1.知识与能力(1)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2)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3)运用: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国有企业改革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历史比较、分析插图、问题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2)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

2、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内涵和具体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知识梳理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背景)(1)背景①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奠定思想基础)③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确立指导思想)(2)内容①思想路线:A.确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抛弃: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②政治路线:A.决策:作出了把党和国

3、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B.确定: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③组织路线:拨乱反正: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等(3)意义①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新道路、新时期、新领导)②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③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思想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实践)(1)背景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弊端:严重束缚生产力,挫伤人们的积极性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2)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①原因: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B.第15页共15页人民公社化的弊端: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C.农民的首创精神:凤阳小岗村自发试验D.地方政府政策开明,党中央的肯定②中心环节:增强农民活力(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③根本目的: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④过程:A.改革实验

5、:a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地区进行b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c作用: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中央支持C.推广: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形式:包产到组、包产到户b管理方式:分户经营,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原则c分配方式:自负盈亏d土地性质:公有制e特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所有制未变化),包产到户(分配方式变化)f实质:改革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g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D.行政管理体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改

6、设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会E.产品购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F.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属于非农产业)a原因:农村出现大量自由劳动力;政府鼓励兴办b影响: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政府和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直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有利于农村现代化(长远)⑤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中国农村实现了历史性巨变,有力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原因:A.历史原因a经营管理: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无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b分配:平均主义严重B.现实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

7、动②开始:1984年全面展开,改革对象是国有企业(工业)③内容:A.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即提高企业的积极性、能动性)B.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C.所有制改革: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D.分配体制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E.根本目的: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城市工业企业发展F.改革目标(改革指导思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④作用:A.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性B.经济快速发展,效益显著

8、提高。(5)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①调动了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②迅速增强综合国力,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