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无题》

《登高》《无题》

ID:36035825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登高》《无题》_第1页
《登高》《无题》_第2页
《登高》《无题》_第3页
《登高》《无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登高》《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吕叔湘中学集体备课教[学]案(高二语文)编制人张静波授课时间2009/3[第周]班级姓名教学内容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九日齐山登高》《无题》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注解鉴赏杜牧、李商隐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杜牧、李商隐的诗歌风格。2、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3、能就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或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专题探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领会杜牧诗独特的情感表现教学难点:通过意象来揣摩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课型与方法诵读探究法对比研读法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晚唐诗歌)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

2、失去了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成就突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便是晚唐诗人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以自己的独特成就为诗坛增添了光辉。人们把他们和李白、杜甫比拟,称他们为“小李杜”,杜牧具有李白的诗风,李商隐具有杜甫的诗风。二、《九日齐山登高》一)作者和背景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

3、。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一次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的作品。和他一同登山的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和同病相怜。二)诵读,理解词句。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于齐山。古人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涵——容纳。翠薇—

4、—山半腰。酩酊——酒醉。不用登临恨落晖——无须在登临时为夕阳西下而有什么怨恨。牛山何必独沾衣——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登牛山而独自伤感流泪呢?三)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1、首联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情味,找出来分析。“涵”:是“沉浸”4的意思,诗人描绘秋景,不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涵”字也把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再加上大雁从中飞过,从而使人与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周围环境静谧万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大江:包容开阔江水:清澄肃静环境:动静

5、一体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2、为什么“不用登临恨落晖”呢?因为古往今来只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坦然地面对这个现实。“古往今来只如此”“此”指人间的烦恼和变幻无常。全句有一种豪爽和旷达的情怀。背后隐藏的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泪水。3、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这些诗中一面显着洒脱无羁和看破红尘似的高逸情致,一面又透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尤如那黄昏落日不可挽回,世事和人生都很难勉强,还不如在一时

6、的良辰美景中沉醉,这正是哀中生喜。痛苦低沉,愤愤不平 欣喜与抑郁交织  旷达与感伤交替复杂心理的情感体验4、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复杂的情感表现出来呢?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通过对自己言行的刻画,通过自己不断劝伤心的友人表现出了诗人的欣喜,旷达,逸情。同时又通过平时难得开口笑,渴醉酒,恨落晖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抑郁与感伤的。作者只不过是通过表面的超然物外,来委婉曲折地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和感慨。四)诗歌探究。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吗,试作分析?  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

7、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五)拓展联系。比较本诗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杜甫的《登高》在思想情感上的差异?王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

8、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