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新版语文版

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新版语文版

ID:36036868

大小:29.9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2

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新版语文版_第1页
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新版语文版_第2页
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新版语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练优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新版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目标: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

2、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知识链接】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臁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

3、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知识链接】3——“格物致知”注释补充: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1、注音肇()埋没()彷徨()嘹望()授予()2、理解词义格物:致知:彷徨:修身:清谈:诚意:正心:齐家:袖手旁观:一帆风顺:3、找出

4、文中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找出本文论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展示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一个人是否

6、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提问: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在列举事实时,采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请结合课文

7、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列举事例阐述道理论述角度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___

8、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