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学案苏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学案苏教版

ID:36040796

大小:970.6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4-29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学案苏教版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学案苏教版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学案苏教版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学案苏教版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学案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学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留侯论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早年中进士,以文章知名。宋仁宗末年,他曾向朝廷上制策,提出改革弊政的主张。后来政治思想日趋保守,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并以此贬为杭州等地方官。后又被控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召还为翰林学士(替皇帝草拟诏令的官吏),又受到旧党的打击,出知杭、颍等州。新党再度当权,先后被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和琼州(今海南岛)。赦还第二年,卒于常州(今江苏常州市)。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

2、高的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一扫以前文人词柔靡纤弱气息,对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长期受佛老思想影响较深,限制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有《东坡全集》。相关背景嘉祐六年(1061),苏轼2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都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轼入第三等(宋开国以来,入三等者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二十五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十九篇,后来将这五十篇文章编为《应诏集》十卷,本文在第九卷。留侯,指张良,字子

3、房。五世相韩,韩为秦灭寻欲复仇,破家散金,求得力士沧海,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始皇大索天下十日,弗获,良匿迹下邳。后佐高祖定天下,辞官归隐,从赤松子游。《史记》有《留侯世家》。张良为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而张良无战功,刘邦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千户。”张良辞不受,后封为“留侯”。留,城名,在今徐州市。本文是一篇进献给皇帝的史论,目的在于应试求官,向考官和皇帝显示才华,所以写作时很用力,是苏轼青年时代重要的作品之一。文意感知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

4、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论述在斗争中应当采取“忍”的态度,善于运用策略,等待时机,以实现大的计谋。思维导图一、通假字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同“猝”,译为“突然”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同“现”,译为“表现”二、古今异义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古义:指抱负今义:从两边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多指坏人捉住好人)2.千金之子古义:富贵人家今义: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3.其身之可爱古义:值得爱惜今义: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4.其君能下人古义:降低自己

5、身份,谦逊待人今义:仆人三、一词多义1.见2.过3.怪4.其5.所以6.而7.之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①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屈居②臣妾于吴者做臣做妾③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称王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非子房其谁全之保全3.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使……受摧折②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任③此固秦始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使……吃惊使……发怒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者也”表判断)(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

6、,是匹夫之刚也。(“……者,……也”表判断)2.被动句勾践之困于会稽。(“于”表被动)3.状语后置句(1)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于草野之间”作状语,后置)(2)而命以仆妾之役。(“以仆妾之役”作状语,后置) 1.苏轼的《留侯论》并没有全面论述或评价张良。那么,这篇文章选取了他的哪些人生经历呢?明确:(1)寻人刺秦;(2)圯上受书;(3)辅汉建功。2.文章在评论张良时写到荆轲、聂政、郑伯、勾践、秦始皇、项籍、高祖等历史人物,有何作用?明确:写这些人物,都是为了衬托张良。第三段写荆轲、聂政是反衬,写出张

7、良当初的鲁莽不忍;第四段写郑伯肉袒牵羊和勾践卧薪尝胆,是引“忍而成事者”作衬,从正面衬托张良之能忍,见其为天下勇,是正衬;第四段写秦始皇、项籍是反衬张良的能忍;第五段写高祖是正面衬托张良能忍。3.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意是什么?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文章最后一段看似与忍相关不紧,但并不离题。是用子房的“状貌”反衬子房能忍的胸怀,从另一角度深刻地表现了主题;是对上文的进一步阐发,是文章极尽变化之后的“余波”,含蓄而余味无穷,也和文章开头暗中相合。4.张良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卓

8、越的才能,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评论这个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的独到见解?明确:(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指出黄石公并非“鬼怪”,而是人,是“秦之世有隐君子者”,从人事上对“受书圯上”加以合乎情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神怪论”。(2)“且其意不在书。”“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司马迁及其后的众多学者,大多认为黄石公意在授书,即传授《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