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

河北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

ID:36047307

大小:101.4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02

河北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_第1页
河北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_第2页
河北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_第3页
河北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_第4页
河北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题组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2018江苏南京,11,1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属于经济方面变化的是(  )                    A.《海国图志》的编成B.商务印书馆的创办C.京师大学堂开办D.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 D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经济方面变化”。民族工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方面的变化,故D项正确。《海国图志》属于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排除A项;商务印书馆的创办属于近代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排除B项;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近代教育方面的变化,排除C项。2.(20

2、18重庆A,6,1分)利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之机,1913—1921年,我国创办了123家面粉厂。1914年我国面粉入超(指一定时期内,外贸进口总值超过出口总值。反之则称为出超。)200万担以上。从1915年起开始出超,1920年达到300多万担。而随着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面粉业再度受挫。这表明当时(  )①一战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发展②我国面粉业发展曲折③一段时期内我国面粉大量销往海外④我国面粉生产技术领先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14年我国面粉入超”“从1915年起开始出超”,这说明一战的爆

3、发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的发展;从入超到出超到再度受挫,说明我国面粉业发展曲折;出现出超现象,说明我国面粉曾大量销往海外,①②③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我国面粉生产技术领先世界,故④应排除,正确答案选择A。3.(2018乌鲁木齐,7,2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同新中国成立初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从行业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  )A.前者集中在轻工业,后者集中在重工业B.前者总体比较落后,后者取得了巨大成就C.前者受到列强挤压,后者得到苏联帮助D.前者多在沿海沿江,后者形成东北工业基地答案 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民族工业

4、的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的特点。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分布地区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等轻工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A、B、C、D四项都为两者的区别,但题干强调“从行业上来看”,故A项正确。4.(2018江苏苏州,8,1分)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

5、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A.产生B.初步发展C.黄金时代D.衰落答案 C 本题考查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阶段的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整体落后,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主要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代、衰落四个时期。根据材料中诗句的意思,“千呼万唤始出来”对应产生、“小荷才露尖尖角”对应初步发展、“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黄金时代、“无可奈何花落去”对应衰落。5.(2018云南,7,2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但也曾出现过短暂繁荣的局面,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下表中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6、  )年份191219141915191619171918厂家数6229411275164419732321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表中的时间“1912—1918年”可知,D项符合题意;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此时正处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项;戊戌变法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排除B项;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排除C项。6.(2016山西,5,2分)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

7、,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答案 A 甲午战争后,中国农户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取而代之的是“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且“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说明中国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选A。B、C只是表象,而非实质;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7.(2016山东泰安,11,1分)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

8、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1913689家33亿元27万多19201795家50亿元55万多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