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2课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学案苏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2课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学案苏教版

ID:36058589

大小:953.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29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2课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学案苏教版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2课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学案苏教版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2课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学案苏教版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2课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学案苏教版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2课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学案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2课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学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钴鉧潭西小丘记(自读课)山水游记,是一种模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它以描写山川胜景、自然风物为题材,但它的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描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只是必须是作者亲身游历的记录,抒写的是自己对山川风物的切身感受;正是这一点,它区别于那些只凭耳闻或专凭虚构而写的山水苑林辞赋,也区别于代作的某些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与以台阁名胜为记的主要区别是:台阁名胜记事性较强,而且是刻石的;而一般山水游记则以专心描绘山川自然景物为内容,主要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而且山水游记是不刻石的。唐代游记重在借山水寄托自己的

2、情怀和独特的心理感受,像柳宗元的《钴潭西小丘记》;而宋人在游山玩水之余,常会运用学问思考辨析,充满理性色彩,在这方面,王安石和苏轼的作品最为突出。值得说明的是,《后赤壁赋》是采用赋的体裁来写的游记。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叫大赋。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接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骈赋。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而且限制用韵,规定平仄要配合、音调要谐和,叫律赋。宋代的散文大

3、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意打破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能够自由挥写,叫文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就是宋代文赋的优秀代表作品。稍不注意,就会以为它是普通的散文,其实它是押韵的,也有排比、对仗的句子,而主客对话的方式,又是来自汉代的大赋。不过,它没有大赋的板重、堆砌的毛病,也没有骈赋、律赋的形式束缚,正体现了苏轼散文的“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其中造语而多有变化,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抒情而兼用夸饰,又可以看出苏轼文学创作的革新、解放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色调。第12课钴潭西小丘记(自读课)

4、走近作者柳宗元(见《桐叶封弟辩》)相关背景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出任礼部员外郎,成为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的骨干,积极协助王叔文推行新政。但是,新政的实施,严重触犯了官僚藩镇和宦官的利益,革新仅仅进行了几个月,便以顺宗退位、王叔文被杀而告终。随后,柳宗元被贬为远州司马,这是柳宗元政治生涯中所遭受的第一次最为沉重的打击。柳宗元的贬所在永州零陵,位于湖南和广西交界处。在唐代,那还是一个十分荒凉的所在。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经常寻幽访胜,徜徉于山水之间,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足迹所到,游历所见,汇诸笔端,写成了著名的《

5、永州八记》,本文是第三篇。文意感知文章记叙了作者买小丘、修小丘的经过,游小丘时的喜悦心情,着力描写了小丘环境景物的优美,同情小丘长期被弃置的命运,借以抒发自己怀才受谤、久贬不迁的感慨。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贾四百同“价”,译为“价钱”二、古今异义1.丘之小不能一亩古义:不足,不满    今义:表示否定的助动词2.虽古好事之士古义:爱好山水今义:好管闲事;喜欢多事三、一词多义2.即3.举4.寻5.过6.货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其冲然角列而上者像角一样②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天天(2)名词作动词枕

6、席而卧铺枕席2.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以兹丘之胜美好景色(2)形容词作动词烈火而焚之燃起猛火(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认为……鄙陋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当湍而浚者为鱼梁。(“……者……”表判断)(2)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无标志判断句)(3)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代词“是”直接表判断“这是”)2.状语后置句(1)若牛马之饮于溪。(正常语序应为“于溪饮”)(2)若熊罴之登于山。(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登”)3.定语后置句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7、1.首段描写了美好奇特的小丘景观,有何用意?明确:与下文写小丘的遭遇形成对比,制造反差效果。如此美好奇特的小丘,居然是主人的“弃地”。弃到价值四百,而且“连岁不能售”。2.作者是如何描写“石”的?明确:石,是体现小丘特点的主要内容。先总写,突出石的奇和多。然后分写,通过对向下、向上两种不同形态的山石的描写,来具体表现它的“奇状”和“殆不可数”。作者用比拟的手法,肖其貌、传其神,化静为动,使这些嶙峋的山石,成了栩栩如生、跃跃欲动的灵性之物,从而也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词出意表,情景妙合,下面写“怜”“喜”“贺”,就有

8、了情感基础。3.小丘在作者购买前后有什么变化和特点?明确:购买前购买后变化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止四百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煕煕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特点小,贱,杂山清水秀,赏心悦目4.作者在文中是如何以小丘的遭遇自比的?明确:小丘的景色奇美却埋没于荒野秽草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