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重点

ID:36058809

大小:219.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4-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重点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重点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重点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重点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http://www.6say.com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听课笔记第一章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或者说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是以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作为研究

2、对象的;  3、其联系是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既要反对代替论,也要反对取消论。  三、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它有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  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这是由哲学的性质特点和它在哲学中的地位决定的。  1、他是任何哲学派

3、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2、对它的解决决定着哲学派别的路线和方向;  3、它是一切哲学派别斗争的焦点;  4、他也是实路中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方面。  1、在理论上对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2、在实践上,它可以指导我们自觉的处理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而正确认识世界和成功的改造世界。  四、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含义:(简答或选择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义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

4、问题  1、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一第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2、凡是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第二节哲学基本派别和形态  一、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选择)  1、一元论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是肯定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有一个是第一性另一个是第二性的学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  2、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思维和存在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不彻底的哲学,

5、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二、唯物主义的含义及三种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  1、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种或几种原初物质发展来的。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和原子的属性是世界的本原,也叫机械唯物主义。它有三个严重缺陷: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唯一科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三、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两种基本形态(或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的共同点和区别)  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认为

6、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精神决定物质,物质依赖精神。1、主观唯心主义它们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他们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是先于人类,先于事物的,客观精神产生了万事万物。  A、现代西方哲学包括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  B、其实质都是唯心主义  C、我们对它的态度都是批判的加以吸收。  以上ABC三个选项是书中的内容。会出选择题。  四、唯心主义和存在的根源:(简答或选择题)  1、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片面夸大主观,这是它产生和存

7、在的认识论根源,如果把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因素片面夸大,就产生主观唯心主义和经验论。如果把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片面夸大,就产生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理论;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是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  3、反动统治阶级的需要是它产生和存在的阶级根源。  五、辨证法的三种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辨证法;  2、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辨证法;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或马哲产生的历史条件)简答  1、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

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