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

ID:36062187

大小:1.55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02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_第1页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_第2页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_第3页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_第4页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2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4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5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6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实施存在问题存在着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过分重视中考学科课程的开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忽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不完整、缺乏整合,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脱节错位; 部分校长、教师课程意识淡薄; 支持保障课程改革机制不健全等一些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2、是发挥课程综合育人功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基本理念一个方针:党的教育方针 两个规律: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一个理念: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三个关键: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准确把握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 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要围绕改革的四个主要任务(15条具体要求)。 增强课程意识重在课程落实 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框架 --- 突出重点任务 总体:课程建设与实施 统筹国家课程 整合地方课程 完善校本课程 突出德育课程 强化实践课程

3、课时灵活安排 8个具体变化 1加强德育课程 2调整外语教学 3加强科学课程 4加强书法教育 5坚持健康第一 6加强实践活动 7促进课程衔接 8倡导综合课程各地如何做好落实???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 二、改进课程实施,强化课程综合育人 三、推进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研究评价改革,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五、做好教师培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六、坚持协同创新,形成改革工作合力 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统筹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 1、落实国家课程 落实立德树人

4、,最根本的就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做好部编教材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的全覆盖使用。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强化目标教学,开展新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培训。 建立健全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实现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 指导学校制定课程规划,推动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课程时间安排 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 学校机动时间为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研学旅行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

5、、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突出德育课程。强化学科教学、地方课程、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与学校文化、重大纪念日及传统节日,与校风、学风、班风建设结合;构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2)调整外语教学。小学阶段开设外语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 课程标准的起点是三年级。 新一年级不开外语;新二年级外语也可以不开、采购教材目录不上二年外语,减轻学生负担。 新三年级:原二年级学过可以继续沿用原来外语版本,原来二年级未开设外语的从头开始,三年级起点。 (3)加强科学教育。从2017年9月新入

6、学的学生一年级学生开始开设科学课程,每周1课时。(二年级不开)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4)突出“健康第一”。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每天---“阳光体育活动1小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安排好集体锻炼、大课间、广播操、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树立“全程健康观”,各科教学、日常生活、课外活动等。---(5)加强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毛笔字)。在美术等课程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也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标准:3-4年级,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5-6年级用毛笔写楷书; 纲要:小学

7、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6)加强实践课程。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课时不挤占;增加学科实践活动,在不增加学科总课时的前提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科技普及、公益性劳动等活动。 (7)促进课程衔接。如:理、化、生、地等课程课可前置和后延,各地可选择不同的课程安排。 生物、地理:后延到九年级(括号内的) 物理:前置到七年级 化学:前置到八年级 地方课与国家课程衔接 (8)倡导综合课程。改变课程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