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法不可违++课件+(共28张)

5.1+法不可违++课件+(共28张)

ID:36065717

大小:998.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04

5.1+法不可违++课件+(共28张)_第1页
5.1+法不可违++课件+(共28张)_第2页
5.1+法不可违++课件+(共28张)_第3页
5.1+法不可违++课件+(共28张)_第4页
5.1+法不可违++课件+(共28张)_第5页
资源描述:

《5.1+法不可违++课件+(共28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教材P46小勤的案例并思考:1、一个要强的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法律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致使在不经意间犯了法。2、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因此,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才能避免上述事情的发生。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课时法不可违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三种违法的含义及区别。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要防微杜渐。自主学习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P46-48页,思考下列问题,看谁能正确回答:1、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2、?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哪三种?3、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含哪两种违法行为?1、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处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一、违法无小事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不违法根据以下几个情境进行探究情境一情境二情境三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违法我国的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民事违法行为情境一:物权编《物权法》(2007)《担保法(1995)债权编《合同法》(1999)及合同法解释1、2知识产权编《著作权法》(199

3、1)《商标法》(1993修正)《专利法》(2008年修订)家庭关系编《继承法》(1985)《婚姻法》(2001修订)《收养法》(1998修订)人格权编《人格权法》目前只有草案稿,待成熟后将提请审议定义: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知识链接李某等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

4、罚。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法,它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违法情境二:行政违法行为知识链接1、扰乱公共秩序2、妨害公共安全3、侵犯他人人身权利4、侵犯公私财物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6、违反消防管理7、违反交通管理8、违反户口或者居民身份证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罚种类:警告、二百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

5、的应判处刑罚。情境三:刑事违法行为违法违法行为1、行政违法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3、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法通则》违反刑法的行为。《刑法》(治安管理处法、环境保护法、税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知识梳理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违反的法律划分4、违宪行为违反宪法的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社会危害大小,这三种违法行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1.行政违法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3.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

6、会危害性较小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情节比较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特别大1.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3、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知识竞答活动,看哪个同学回答的最快、最准确。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实战演练民事违法行为5、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4、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民事违法行为6、工商局没有依据

7、查封你家开的公司。行政违法行为7、开车闯红灯。行政违法行为实战演练刑事违法行为1、在十字路口闯红灯。2、抢劫他人财物。3、欠钱不还。4、打架斗殴。5、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分别属于哪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的区别、联系区别: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严重,社会危害性特别大联系:一般

8、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都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辨析: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谎报险情天津某区一名男子无故拨打119报警电话,编造假案,谎报该区发生火灾,情况紧急。消防大队紧急出警,结果该男子只为了好玩谎报险情。该区派出所民警将该男子抓获。镜头一镜头二破坏铁路封闭网几个社会闲散青年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