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习题2

《敬业与乐业》习题2

ID:36066729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4

《敬业与乐业》习题2_第1页
《敬业与乐业》习题2_第2页
《敬业与乐业》习题2_第3页
资源描述:

《《敬业与乐业》习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敬业与乐业》习题1.给加粗字注音。旁骛()佝偻()解剖()扯直()2.根据注音写字。亵dú()pián进()教huì()jiǎn择()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敬业乐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章取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

2、主体,理至易明。理至易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强聒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课文填空。(1)孔子说:“饱食终日,________,难矣哉!”(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________。”(3)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不

3、知老之将至云尔。”5.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作者认为乐业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

4、、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

5、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

6、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

7、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6.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什么是“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8.为什么该敬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怎样理解画线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