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导学案.doc

《我的母亲》导学案.doc

ID:36066744

大小: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4

《我的母亲》导学案.doc_第1页
《我的母亲》导学案.doc_第2页
《我的母亲》导学案.doc_第3页
《我的母亲》导学案.doc_第4页
《我的母亲》导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母亲》导学案高一语文备课组范丽娟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感受平实朴质的语言与丰富的思想内涵相融的艺术魅力。2、学习以时间为序,却随内容的丰富,人物形象愈来愈丰满,情感步步升华,最终领悟到人物及作者有容乃大的风范。3、理解母亲不凡的精神及母子生命传承蕴含的思想传承的人生意义。4、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教学重点①品味语言②理解母亲的人物形象③理解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难点①以时间为序却能使人物形象与人物的情感循序升华,高潮处结尾。②母亲“软”中有“硬”的性格。一

2、、基础知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朗读中情感的把握,也就是边读边结合情感体验,在头脑中再现母亲的形象。 二、作者介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3、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一、初步

4、探究首先思考两个问题: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讨论)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四个方面——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

5、,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二、重点研习       1、第12

6、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

7、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8、。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三、鉴赏语言特色(讨论,从文中找出事例)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