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黄河长江)

2.3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黄河长江)

ID:36099932

大小:2.64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05

2.3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黄河长江)_第1页
2.3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黄河长江)_第2页
2.3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黄河长江)_第3页
2.3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黄河长江)_第4页
2.3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黄河长江)_第5页
资源描述:

《2.3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黄河长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江、黄河结合七下教材P20《长江流域》,明确: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流经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级行政区,注入东海。干流从源头至湖北省宜昌为上游,多支流,多峡谷(如虎跳峡、三峡),水流急,落差大,水能丰富;宜昌至江西省湖口为中游,多湖泊、支流(如洞庭湖、鄱阳湖、汉江),河道弯曲;湖口以下至长江口为下游,江阔水深,航运便利。长江发源地: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峰七下P20长江注入:东海七下P20东海长江上中下游的界线宜昌湖口七下P20上游特点:多支流,多峡谷(如虎跳峡、三峡),水流急,落差大,水能丰富;七下P20宜昌湖口上游

2、中游下游多支流,多峡谷,水流急,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特点:多湖泊、支流(如洞庭湖、鄱阳湖、汉江),河道弯曲七下P20中游特点:多湖泊、支流,河道弯曲七下P20下游特点:江阔水深,航运便利。七下P2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雪峰,注入。各拉丹冬东海宜昌湖口长江干流从源头至湖北省为上游,宜昌宜昌湖口长江上游的特点多支流,多峡谷,水流急,落差大,水能丰富宜昌湖口至江西省为长江中游宜昌湖口宜昌湖口长江中游的特点多湖泊、支流,河道弯曲宜昌湖口湖口以下至长江口为长江下游长江下游的特点:江阔水深,航运便利。宜昌湖口长江是我国最长(6300多千米)、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它

3、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便利。仅就航运而言,它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的美誉。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再加上很多地方地势低平,雨季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防洪工作十分重要。长江中下游的洪水主要来自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的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以及北面的汉江。由于人们长期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江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长江是我国最长、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全长千米6300多千米长江给予我们等诸多便利。航运、发电、灌溉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它素有“”的美誉。黄金水道长

4、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再加上很多地方地势低平,雨季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长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由于人们长期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江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七下教材P18结合七下教材P18《黄河流域》,明确: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5400多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干流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和鲁9个省级行政区,呈“几”字形,注入渤海。黄河干流自源头至内蒙古河口为上游,流经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河口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5、地区,含沙量大;桃花峪至人海口为下游,黄河下游河床一般比两岸地面要高,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河”,这加大了保堤防洪的难度。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七下教材P18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千米5400多千米七下教材P18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七下教材P18黄河呈“几”字形,注入:渤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青海渤海七下教材P18七下教材P18黄河上游的特点:流经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河口桃花峪上游中游下游流经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七下教材P18黄河中游

6、的特点: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大黄河下游的特点:黄河下游河床一般比两岸地面要高,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七下教材P18黄河下游的特点:形成“地上河”,这加大了保堤防洪的难度。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治理黄河的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长江和黄河的对比长江黄河发源地各拉丹冬雪峰巴颜喀拉山北麓注入海东海渤海长度6300多千米5400多千米分界处宜昌湖口河口桃花峪开发和治理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保护植被引黄灌溉,修建水利工程,中游植树造林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保护植被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措

7、施:引黄灌溉,修建水利工程,中游植树造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