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

ID:36108650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_第1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_第2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王建军【摘要】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小学生的精力易于分散,专注力差,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是小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是很多身在小学任教老师一直探索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简要述说如何培养好小学生专注力的几点建议:一、排除紧张和杂想;二、做到“三心”合一;三、一次只做一件事;四、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关键词】小学生;专注力专注力就是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马克思曾说过:“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爱因斯坦也曾说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壮

2、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注”。教学实践表明:成绩好的学生,大都具备良好的专注力。可见专注对于一个人走向成功是何等的重要。据有关心理学大量调查资料显示,小学生的精力易于分散,专注力差。因此,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是小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排除紧张和杂想紧张和杂想是影响小学生专注力的最大因素。因此,在培养小学生专注力时,老师首先应让学生学会排除学习或做事前心里的紧张和杂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排除学生心里的紧张和杂想:1.教学生学会做深呼吸。

3、做深呼吸可以有效地排除心里的紧张和杂想,很多练习气功者,在习功前都要做几次深呼吸,目的在于排除心里的紧张和杂念,使心境处于一种自然镇静的状态。所以在课前、考试前等,让学生多做几次深呼吸,可以有效地排除其心里的紧张和杂想。2.让教学过程“趣”起来。笔者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在课堂上精力易分散的学生,有83%是对老师的教学感到无味,有的竟生感厌烦,从而想到别的地方。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尽量使教学活动“趣”起来,这也是提高学生专注力排除杂念的有效方法。3.多采用参与式的教学。笔者调查在课堂上精力易分散的学生中,有12%的学生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被冷落

4、,没有得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采用参与式的教学,也是提高学生注意力排除心里杂想的另一种方法。2.做到“三心”合一“三心”合一,就是心里所想到的、耳朵所听到的、眼睛所看到的,集中到某一点或某一项活动上。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做到“三心”合一。如在语文教学听、说练习中,我们可以这样训练学生:听,要求学生做到:(1)能准确的识记原话;(2)能明原话的意思;(3)能听出的话语表达得是否完整。说,要求学生做到:(1)想好所要说的内容;(2)怎样说?别人才能明白我的意思;(3)我这样说,别人是否乐于听。经常这样或类似这样的训练,就不知不觉的让学生

5、做到了“三心”合一。3.一次只做一件事使学生做到排除心里紧张和杂想、“三心”合一的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歌德曾讲过:“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分散精神的要求置之度外,一次只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做一件事就把它做好。”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一次只做一件事和一次做两件事。发现其结果差别很大,前者有90%以上的学生能把一件事做好,后者几乎没有学生把两件事都做好。所以,一次只做一件事是培养好学生专注力,提高其做事效率的重要举措。4.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我们在培养小学生专注力的过

6、程中,除了让学生做到排除紧张和杂想、“三心”合一、一次只做一件事外,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小学生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如果我们让其大脑经常处于疲劳状态,那将不利于其大脑的发育,从而也影响他们的专注力。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是提其专注力的又一举措。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1.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作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作业,有利于小学生大脑的开发,少则不达,多则反之;2.不能熬夜,一天的睡眠保证在8个小时以上;3.一次看书的时间不能超过50分钟;4.头痛或头脑感觉疲劳时,严禁看书或思考问题。总之,培养和

7、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是小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教学中,只要我们让学生做到排除紧张和杂想、“三心”合一、一次只做一件事、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就会很快达到提高学生专注力的目的,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