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汇总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汇总

ID:36110704

大小:157.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06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汇总_第1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汇总_第2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汇总_第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汇总_第4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性影响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2.其他影响因素:人口基数。3.时间特征:近百多年来增长迅速。4.空间特征:存在地区差异。5.两类国家人口增长情况比较:两类国家人口增长情况比较自然增长特点增长快慢的原因今后变化趋势----经济发达人口数量比发达国家增长缓慢社会福利保障完善较稳定,一教育文化水平高些国家还会生育观念淡薄逐渐减少。政治上独立采取控制人口发展中国家增长较快民族经济的发展的措施,人口

2、增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长将趋于缓慢。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和类型:①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②类型: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增长缓慢。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增长迅速。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增长缓慢。2.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3.空间差异:①发达国家已步入现代型。②我国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源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③世界仍处于传统型像现代型过渡。注:人口增长图,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第一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2.判断依据:居住地的变更,时间的持续性(约一年以上),超越一定行政界限。3.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4.国际人口迁移特点:①二战前,伴随地理大发现,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②二战后,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5.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人口迁移特点: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人口迁移特点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地区新中国成立到20计划经济,有计划无世纪80年代中期严格的户籍管理有组织20世纪80年改革开放自发,从农村向城市代中期以来数量大从内地向沿海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1.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2.政治、文化因

4、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和宗教等。3.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注:人口迁移图第一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2.环境人口容量:⑴影响因素:①正相关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②反相关因素: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③其它:社会分配制度。⑵估计值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

5、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估计值不确定。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形成原因:集聚效应。2.主要功能分区:①住宅区: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分化:中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②商业区:位置:市中心、干道两侧或街角路口。形状:点状、条状。特殊形式:CBD中心商务区。特点:建筑物高大稠密。③工业区:运输量大→寻求交通便捷的地带→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形成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等。⑴经济因素:①距市中心远近②交通便捷程度⑵社会因素⑶历史因素⑷行政因素:如我国

6、的经济开发区多是先建基础设施后招商引资。2.空间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4.付租水平:商业区变化最急剧,工业区变化最和缓。注:风玫瑰图、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等级划分标准:①超级大城市:人口1000万以上②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③大城市:人口50~100万④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⑤小城市:人口20万以下⑥城镇型居民点:县城、建制镇、工矿区2.城市的服务范围: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3.城市发展的条件:地形、资源、交通。二.城市等级体系1.特

7、点: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彼此间间隔越大。2.原因: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注:枣强镇图、上海市图、德国图----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及特点1.城市化的概念: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化发展的动力:①推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②拉力: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3.城市化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城市化水平←表―示―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