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ID:36115040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地球的内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过程与方法;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情感与态度: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教学难点:猜想暗盒里有什么。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暗盒、沙子、玻璃球、泡沫、熟鸡蛋、橡皮泥等。学生准备:橡皮泥。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究暗盒1、(出示书上的问题)老师要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讲台上有三个盒子,里面分别装了沙子、玻璃球、泡沫,不打开盒子,

2、你们知道每个盒子里装了什么吗?请几名学生尝试分辨。(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要探究出盒子里面是什么,并不容易,前几个同学只能猜测,于是我多请了几个同学,并提示允许他们将盒子拿起来,而且把钻孔的钉子放在旁边,学生很快便通过摇晃、钻孔等方法探究出暗盒里有什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2、学生交流: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3、提示:其实我们刚才用的方法和科学家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相似。[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了老师请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的环节,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明白了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做准备。(二)讨论,认识地球内部构造1

3、、提问: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2、我们的地球就像暗盒一样,人类无法深入到地球深处,科学家是怎样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呢?学生讨论,教师出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提示钻井、地震波等也是进行地球内部探测的方法。并把刚才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上。3、预测。学生根据以上的现象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并画在记录表格上。[设计意图]:这部分我教学以后调整了一下顺序,把第2、3两步对调了一下,原来的第2步让学生毫无根据漫无目的的进行预测没有必要,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先让学生看火山等图片,因为这些学生很少见到,再用上面研究暗盒的方法像科学家那样来推测,更能训

4、练学生的思维,由现象到本质,也符合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下面让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将科学家的预测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不足的可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反思,一致的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4、提问: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先让学生阅读书上第21页的内容,形成简单的认识。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厚度。补充材料:1910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下面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美国地震学家古腾堡发现地下2900多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分别

5、将其命名为“莫霍面”和“古腾堡面”。用这两个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名称范围物质的组成厚度与特征地壳地表到莫霍面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平均厚17千米大洋底地壳较薄平均6千米,最薄处不到5千米;大陆较厚平均40千米,最厚可达70千米(青藏高原)地幔莫霍面与古腾堡面之间铁、镁、硅酸厚为2900千米距地表100-150千米范围内温度近于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软流层,它是岩浆活动的发源地。地核古腾堡面以下到地心部分铁厚3478千米内核:1278外核:22005、师:其实地球内部就像一个鸡蛋,你能用鸡蛋作一个类比吗?[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学生先根据已有的

6、知识经验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作大胆的预测,接着通过阅读书上的资料和观看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录像材料认识地球内部构造的庐山真面目,整个过程虽然有许多的知识讲解,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他们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并通过主动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内部,完善认知结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老师适时补充了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丰富了课堂资源,学生兴趣盎然。(三)拓展,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1、(出示教材插图)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的知识,知道了地球的构造,你能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吗?2、(出示老师做好的模型。)这就是老师做的,你们想做吗?你打算怎么做?小组可以讨论。

7、3、讨论交流方法,确定方案。(重点说清作时先后顺序、各部分颜色的确定、各部分的厚度关系等)4、分组合作。(提示如果小组同一色的橡皮泥不够,可以和周围小组调换颜色)5、指导切开模型,展示评价。(主要从外形、内部颜色、各部分的厚度比例几方面来评价)[设计意图]: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而且还要通过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学生讨论后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先后顺序、各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