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攀比心理的透视与对策

幼儿攀比心理的透视与对策

ID:36116221

大小:16.6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6

幼儿攀比心理的透视与对策_第1页
幼儿攀比心理的透视与对策_第2页
幼儿攀比心理的透视与对策_第3页
幼儿攀比心理的透视与对策_第4页
幼儿攀比心理的透视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攀比心理的透视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攀比心理的透视与对策摘要:  【内容摘要】我国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都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条件,也正是这个最字不断地刺激孩子日益膨胀的攀比心、虚荣欲。当然,攀比心理有它的两面性,...  【内容摘要】我国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都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条件,也正是这个"最"字不断地刺激孩子日益膨胀的攀比心、虚荣欲。当然,攀比心理有它的两面性,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学会矫正幼儿的错误攀比心理,一是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引导孩子

2、正确攀比,比能力,比优点,变攀比为动力,三是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引导和教育幼儿正确攀比,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攀比;刺激;反攀比【正文】  攀比一词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的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汉语对攀比的权威解释是: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  一、幼儿攀比现象透视镜头一:比物质水平又是一年开学日,又是一年攀比风。教室里,孩子们纷纷拿出假期到各地旅游时的照片,有的孩子说去了承德避暑山庄,有的孩子说去了上海锦江乐园,还有孩子说去了国外,还带回了新型的机器人玩具

3、、背了新款的书包、买了名贵的手表……镜头二:比家庭条件比谁的父母是"成功人士",谁的父母官大。你说你的爸爸是总经理,我说我的妈妈是主任,他说他的爸爸是局长……这样比较还不够,还得比谁家房子大,你说你家的房子有幼儿园的操场大,我说我家的房子有两个操场大,他说他家的房子比整个幼儿园都大……镜头三:比能力区域活动时,幼儿A指着地面上的积木说:"我以前搭过大卡车。"幼儿B说:"我搭过变形金刚。"幼儿C说:"我还搭过超级迪迦奥特曼呢!"幼儿D说:"我还搭过……"二、幼儿攀比行为的动因(一)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异地文化的侵蚀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进而对物质

4、的要求也出现了价值的失衡。奢侈腐败之风频频在媒体中披露,这些报道多少会污染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又如,一些大人常会夸谁长得漂亮,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注重起穿着打扮,这样在无形之中便给孩子灌输了一种攀比的心理。我国现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来文化来势汹汹,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电影、漫画之类的引进,其中的故事内容、服装以及消费观念在不断影响着幼小的一代。现在市场上的很多文具科技含量高,好看且好玩,而且都以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来命名,像MICKEY、SNOOPY这些,惹来孩子们争相抢购,不断刺激着这种高消费。  (二)家庭教育的不当1、家长的"

5、言传身教"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茁壮成长,超凡脱俗,于是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部分家长还常告诉孩子,自家用的某某东西是名牌,哪个小朋友家的东西不如咱们,这样无形中就造成了孩子之间的攀比。有些家长经济不太宽裕,担心自己的孩子让人瞧不起,受人欺负,当孩子说其他孩子有什么东西时,便迫不及待的也给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毫不犹豫,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重要原因。  2、祖辈们搭建的"保护伞"祖辈们的溺爱已成为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阻碍,武汉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875户家庭中,祖辈中能够配合子女对第三代进行教育的

6、仅占15%,而大部分老人往往旗帜鲜明地充当孙辈们的"保护伞"。祖辈们对孩子的宠惯消费、百依百顺、姑息纵容,导致幼儿的攀比心理愈演愈烈。  3、学校教育的失衡现在的幼儿园越来越多,逐渐分化出了贵族的、公办的、民办的等多种幼儿园,甚至部分幼儿园班级也分成了上、中、下,这样鲜明的等级划分更加刺激了幼儿的攀比心理。在幼儿园,常常听到老师这样说:"果果的头发梳得真漂亮"、"悦悦的衣服真好看"……教师的这些话语有意无意地令幼儿萌生了不良的攀比心理。  4、幼儿自身的心理因素(1)爱美心理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也不例外,据心理学家研究,幼儿具有视觉偏好。

7、幼儿感觉其他小朋友的东西美观,自己也想拥有;感觉自己的东西美观,就要拿出来给别人欣赏。  (2)自尊心理幼儿从小就有表现欲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和赞赏。当看到同伴被表扬而自己被忽略时,心里会感到极不平衡,认为自己只有在某一方面超过同伴,才能在同伴中找回尊严、受到尊崇。  (3)从众心理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爱与归属的需要,幼儿只有与其他小朋友一致,才能获得团体的认可与接纳。从社会学角度看,幼儿园这一组织形式是一种小社会,小社会中的集体趋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一个成员的价值取向,这在社会心理学中叫作从众。  三

8、、攀比心理的两面性攀比的心理有其两面性,即积极性和消极性。  (一)攀比心理的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