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之泉娟娟流出

情感之泉娟娟流出

ID:36116750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情感之泉娟娟流出_第1页
情感之泉娟娟流出_第2页
情感之泉娟娟流出_第3页
资源描述:

《情感之泉娟娟流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情感之泉娟娟流出——《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评课报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孙老师的引导下,反复研读,层层深入,也深刻感受到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更深刻感受到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环节中老师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文章的情感主线很清晰、明朗。陈老师沿主线引、沿主线导、学生很自然地沿主线学,沿主线思,沿主线悟。达到学有目标,学有重点。一、教学环节,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设置悬念,让学生质疑课题,产生兴趣。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和感人的一幕。

2、通过第二段的研读,让学生找出从哪儿看出小钱的病很“重”,紧接着又让学生看一组组白血病患者的图片,体会白血病的可怕以及小钱的不幸。学生在反复地思考与朗读中体会到小钱的病很重,治病很难,然后,又让学生在3-6自然段找出:哪个人最使你感动,并做出批注,在学生的不断交流中,首先让学生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台湾青年不顾家人,不顾余震的生命危险为小钱捐献骨髓的高尚品质;最后还是通过抓关键词句,反复品读交流,感受到李博士沉着冷静,不顾危险地为小钱抽取骨髓的高尚品质。  其二:在学习台湾青年的环节中,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台湾青年准备抽取骨髓?为解决这个问题,

3、王老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训练:  1、在____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在____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3、在____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4、在____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王老师不急不躁,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学生说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更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台湾青年的品质,同时,也为感受李博士做了铺垫。  其三:在学习李博士的环节中,学生紧紧围绕"步履匆匆""连夜""但是……..沉着"等词语,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谈得充分,感情激发到位。我特别注

4、意到,咱这个班的学生经常会说:“我给谁谁补充一下”,这真好,创造出一个很好的交流氛围。  也提几点小建议:  1、听课的过程中,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本节课的课容量太大。我认为,第一课时解决1、2自然段,即小钱生病了急需骨髓一段,而本节课只解决3自然段——最后一段,围绕“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想、充分地交流自己的感动。  虽然本学期我们的语文课节少了,但是如果因为时间关系就撵进度,势必造成每节课都匆匆而过,每个环节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到最后盘点一下,在学生的头脑里到底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想想好像没有。有的,还是我们老师上完课后,又通过反

5、复地练习,生硬地往学生头脑里塞的一些东西而已。当然,我不是说王老师的课堂是这样。我是针对这自己的教学思考而谈。因为我以前就认为,有的时候,一篇课文可以一课时上完,为什么要用两课时?一篇有完整意思的文章为什么偏要给割裂开上?但今天我不这样认为了。我们教师在落实每一课时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更多的语文理念加到这节语文课上,使我们的每节语文课,都扎扎实实地让学生读、都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想、都扎扎实实地让学生说、都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写,让学生学完一节课,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哦,这篇课文的几个句子很美,我通过反复美读,已经把它们深深地记在脑海里了,说不定那天,它们就会出现在我的文章里

6、;哦,这篇文章主人公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感动得就要落泪了,我要向他学习;哦,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精彩呢?是因为它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是因为它运用了总分结构,使文章的条理清晰;是因为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总之,我们教完一篇课文,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