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 孙丽利 了解教学起点 设计合理方法

数学论文 孙丽利 了解教学起点 设计合理方法

ID:36118108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数学论文 孙丽利 了解教学起点 设计合理方法_第1页
数学论文 孙丽利 了解教学起点 设计合理方法_第2页
数学论文 孙丽利 了解教学起点 设计合理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论文 孙丽利 了解教学起点 设计合理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了解教学起点设计合理方法【内容摘要】: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获取途径、方式是不同的,他们初涉各种知识的广度、深度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努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效率:一、课前调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二、汇报原有认知,重组新知识结构;三、分层提问,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升。【关键词】:起点合理现实的状态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他们初涉各种知识的广度、深度是各不相同的,面对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来从事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呢?了解不同的数学起点,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在备课时要注重“备教材”、“备教法”更要注重“备学生”,

2、有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和分析,重视学生“现实的状态”,就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去学习。一.课前调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前,应该了解学生的“现实的状况”,不能经验主义地判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设计的教案,把学生的各种情况深入了解,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同样也要研究学生。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一课,课前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代表来办公室进行实际口算,发现这6个学生都能正确口算出这些题目。由此看出学生已对这类计算的技能已基本掌握。口算技能就不用作为这节课的重点来教学了,从而把课堂的精力转移

3、到理解算式的意义上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汇报原有认知重组新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的位置是平等、团结协作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学生对知识能有自己的理解,整堂课是一个验证、整理、形成正确知识结构的过程。如: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关于克与千克的知识。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整理:橡皮重:1克书包重:80克我的体重:62千克、30千克……一包糖重:500克千克→Kg克→g……然后出示各种各样的称,验证学生的猜测,在称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以及其它有关克

4、与千克的知识。在生活中,有些知识学生掌握的程度差异大,有些是错误的理解,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各种认知都呈现出来,然后进行验证、整理、重组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他们原有的认识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三.分层提问,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升课堂上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而且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学习思想、知识基础及个性差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搞“一刀切”,那么就会出现“问而不发”、“问而乱发”的现象。有些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生活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内容,他们的原有起点是不相同的。根

5、据这一个特点,在传授新课后,设计在例题后的“做一做”模仿题,先提问差生。因为“做一做”的习题是例题的“复制品”,差生能够正确回答的,使差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用难度稍大的问题提问中等生;利用新知识训练思维,深化教学的问题则提问优等生。这样因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因学生而问,使不同层次学生都积极思考,获得知识的过程人人参与,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提问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运用了变相提问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替代教师上台讲解。如果遇到开放性的问题比较容易弄懂就让优生讲,简单的问题就留给中下等生讲。所以本人的数学课堂上经常会有小老师

6、在前面讲课,我坐在座位上听,适当时会对问题进行及时点拨,或举手提出问题。刚开始学生们很不习惯,觉得很新鲜,也不会讲甚至是不敢,通过一点点引导、一点点鼓励、提示。现在学生们都喜欢到前面展示自己,而且还会学着老师的样子问同学们:“这个问题谁愿意来回答”,“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吗?”“谁和他的想法不同”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感觉优等生综合分析能力明显加强,思路越来越敏捷。中等生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有很大进步;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渐渐的培养起来,并且能对简单的题目讲解清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起点,相

7、信学生决不是一张白纸,重视学生的“现实的状态”,设计合理的课堂设计,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并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即时生成的各种情况,以适时适当地给予引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