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探析

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探析

ID:36118112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探析_第1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探析_第2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探析一、设疑的原则和方法设疑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质量。合理的设疑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设疑应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现行数学教材每一章的导言都是从设疑开始的,而且所设疑问基本上反映的都是每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的潜在的内在联系,就能使所设疑问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图形的相似》这一章,教学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针对这一重点可在不同时期设疑如下:(1)你的一张1寸的照片和它放大的5寸照片有什么关系呢?你能找出这样的图形吗?(2)你能画出两个大小不一样而相似的三角形吗?你根

2、据什么条件画出?(3)如果要你把一个锐角三角形木块,尽可能加工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木块,你能求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吗?等等,通过上述疑问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把握住了知识的关键,而且能够比较全面的进行教学反馈。2、设疑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思维。数学知识系统强,前后联系紧密,所以设疑时,要深入地研究教学大纲及教材的系统性,掌握每一课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在这个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还要了解上一年级学过,的知识与本年级学习内容之间衔接关系,这样的设疑才能体现出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逻辑顺序,才能由点到面地让学生掌握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例如:直角、互相垂直以及互为余

3、角这三个概念都与90°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把他们混淆,故应从实质上区分它们。教学时可以这样来问学生:什么是直角?什么是互相垂直?什么叫互为余角?它们各根据什么得到90°的?这一连串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3、设疑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过渡。他们对一些感性的、趣味性的疑问乐于思考,表现得十分兴奋,而对抽象枯燥的疑问,他们则往往表现为不知所措。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要紧扣教材内容,多利用直观教具和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实例。例如:在讲解“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学生往往以为“无疑”,

4、而实际上,他们对这一概念的关键字眼“有”字却未必能够深刻理解。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这里的“有”能不能换成“只有”呢?这一问,学生中就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说:“不能”。这时,教师先不下结论,而是继续发问:“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吗?通过这样的发问,再经过学生的思考,两种意见就能够很快得到统一。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有”表示存在性,而“只有”表示唯一性,不能随意乱用。二、设疑的技巧无论是新课起始设疑,新课进行中设疑,还是新课结束后设疑,疑问都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都要尽可能给学生创设最佳的设疑氛围。问题提出后,要给全体学生留有思维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知疑—

5、—思维——释疑的过程;同时,对每一位学生的答案都要给予适度的评价,才能达到设疑的目的。1、设疑氛围的创设。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设疑氛围,教师应以几个方面着手:(1)教师要热爱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2)讲课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使学生产生探求的欲望。(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讲透,供给学生足够的信息,使学生踮踮脚或跳一跳就能够得着。(4)课要讲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充分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讲矩形的定义时,我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移动它,使它成为矩形,这时提问,什么条件下的平行四边形变成了矩形?学生根据直观图象,能回答出多种答案。(5)向学生表达

6、疑问时要明白无误,关键字词要用重音表达。设疑时间的安排。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始终以设疑——求疑——释疑为思维的主线。新课教学开始时创设疑镜,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知疑到思维,进一步释疑。课堂教学中的设疑,一方面有利于复习巩固知识,进行教学反馈;另一方面,使听课分心的学生因害怕自己被提问,不敢分心。课堂结束时根据知识的联系承上启下地提出疑问,为下节课教学设下埋伏。2、对答疑学生的选择。有的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集体答题,或只让一些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答题,使另一些学生长期受冷落,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在答疑学生的选择上应是全方位和灵活多变的。不同的疑问要视其难度、提出的时间和提出的方式等,

7、或集体答疑或个别答疑。不同难度的疑问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3、答案的评价与处理。学生的答案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及时地、客观地、准确地给予评价。首先对学生的最终答案给予准确的肯定或否定,错误的答案要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给予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其次要对答疑学生进行量化或等级评价,以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吗,切不可批评,讽刺甚至挖苦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探析湘潭市三中马文采138752078532012年9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