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角色 发展个性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转换角色 发展个性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ID:36119356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转换角色  发展个性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_第1页
转换角色  发展个性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_第2页
转换角色  发展个性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_第3页
资源描述:

《转换角色 发展个性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转换角色发展个性——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摘要:语文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角色做出相应的转换,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平等的对话者作根本位移,语文教师应在新课改环境下重新界定自己的角色职能,进行一系列的角色转换。角色转换的实质是倡导师生民主、人格平等、体现个性的现代精神。关键词:语文课程;新课改;新理念;教师角色转换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怎样教,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我们语文老师谈论的最多的话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就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也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

2、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我的多年教学实践探索中认为,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扮演好以下这些角色:一、由语文学习的牵线者向追求者的角色转换红娘的角色,往往是东奔西走,牵线搭桥,一边说女子多么漂亮,多么贤惠,一边说男士多么英俊,多么富有,待双方“洞房花烛夜”、自己拿到银票之后,便不管悲欢离合。而新娘则不同,把新郎看成生命的寄托,幸福的源泉,千娇百媚总关情。假如把语文看成帅哥,把所有男女学生

3、都看成美眉,语文老师与其婆婆妈妈的牵线搭桥,还不如争先抢做语文新郎的追求者。学生面前,没有必要说语文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生存工具,在中考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在其它学科中是基础的基础。面对学生,面对语文,不妨抢先披上婚纱,脸上流出来自文学深处的笑意,扮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娘,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语文新郎,脸上飘荡着迷人的幸福的感觉。分析问题透出点哲理的智慧,说话聊天活用些课内课外的名言警句,平时多写几篇美文变成铅字,总比乌眼圆睁、高举双臂大呼“同学们一定要学好语文强得多。二、由学生成绩的审判者向辩护者的角色转换

4、律师的职责是根据事实材料进行辩护,法官的职责是进行审判。教师如果高高在上

5、,以权威自居,无疑会热衷于充当审判者的角色,教室里只有审判者和被评判的人,还有几十个“旁听者”,但没有“辩护律师”。这样,教师定回答问题的对错、作业质量的优劣、考试成绩的高低,“大权”在握,俨然是真理的化身,学生只能是朝拜者或驯服者,根本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个性。我很不习惯于扮演这样的角色,问题尽量由学生提出,尽量由学生自己评判对误;作业尽量少批改,交由学生自评或互评,质量好的共同欣赏,质量差的相互鼓励;平时考试尽量由学生自己对调着相互检测,相互评分。如果觉得批改评价欠妥当,完全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作业者有要求更正结论的权利,评改者有“维持原判”的权利,但必须说出其中的道理,双方知其所以

6、然。新课程观要求改变学科评价体系,完善评价主体,由单元评价转向多元评价,要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共同组成,似乎显得全面、客观、公正。且不说条件是否成熟,操作是否便利,效果是否如愿以偿,“公有公标,婆有婆标”,一个先生一道符,多个菩萨意见不统一,拔高或贬低反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其实,最为核心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觉得有进步,有收获,这是最好的灵丹妙药。其它评价都必须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服务。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三、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共享者的角色转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

7、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所言,在当时“耻学成风”的时代环境与历史背景下,自然有拨乱反正的巨大意义,为正“拜师求学”之风功不可没。但相比之下,端坐在唐代讲桌上的韩愈,总不如春秋时代蹒跚而行的孔子来得真实、客观、亲切,视野更为开阔。根据马斯诺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和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好为人师是教师的天性,当然也是学生的天性。然而,教师凭借天经地义的特权理所当然的处处为师,时时为师;而学生根据制度理所当然的处处为生,是是为生。于是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便成了难以逾越的模式。其结果是教师指向哪里学生奔向哪里;教师不指向哪里

8、学生不知道奔向哪里;教师要求怎样奔学生就怎样奔,教师不要求怎样奔,学生就不知道怎样奔。俗话说:“若要好,大做小。”先满足教师的需要,还不如先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去“好为人师”,甚至“好为师师”。上课说错了,学生指出来,当即公开纠正,并真诚地表示感谢;一个单元的文章阅后有什么疑难,不妨抛给学生,请他们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再如中考专题复习,一般的程序是呈现中考例题,总结出题规律,传授解题技巧,进行“实弹演习”,其中教师须要亲自参与题海战争,亲自搜集大量资料,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