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仁,斯仁至矣》同步练习

《我欲仁,斯仁至矣》同步练习

ID:36146262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我欲仁,斯仁至矣》同步练习_第1页
《我欲仁,斯仁至矣》同步练习_第2页
《我欲仁,斯仁至矣》同步练习_第3页
《我欲仁,斯仁至矣》同步练习_第4页
《我欲仁,斯仁至矣》同步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欲仁,斯仁至矣》同步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欲仁,斯仁至矣》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盖有之矣       盖:大概B.无以尚之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克己复礼为仁复:复辟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济:救助★2.(对应本课“局部探究”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盖有之矣       ②我未之见也B.①是人之所欲也②所欲有甚于生者C.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②有杀身以成仁D.①回虽不敏②虽欲言无可进者3.下列句子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己欲立而立人B.非礼勿视C.请事斯语矣D.仁远乎哉4.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A.我

2、未之见也B.何患于丧乎C.何如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5.下列加点的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造次必于是B.颠沛必于是C.请问其目D.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6.名句填空。(1)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2)仁远乎哉?我欲仁,____________。(3)非礼勿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7~10题。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

3、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第十二》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   克:________(2)天下归仁焉归仁:________(3)回虽不敏不敏:________(4)礼云礼云云:________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而不仁,如礼何?译文: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礼”与“仁”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三、语言表达11.

5、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一)李老师生病住院,班长王明和团支书张娟代表全班去医院看望。临走,在与李老师告别的时候,王明说:“李老师,你安心养病吧,咱们先回校上课去了。”(二)语文老师已年过半百,经常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地为学生朗诵他自己写的诗歌,并多次对我们说:“同学们,学生都是十七八岁的青年,是最有激情的年龄,一定要多多读诗、赏诗,并学着写些诗。”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用了“咱们”和“我们”两个称谓,你认为用得对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013·江苏高考)有研究者对200

6、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年龄人数作品20岁前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解析】 复:反。这里有符合、践行的意思。【答案】 C2、【解析】 B项,①②都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A项,①指示代词,这样的人;②代词,他。C项,①介词,用;②目的连词,可译为“来”。D项,①连词,虽

7、然;②连词,即使。【答案】 B3、【解析】 A项,第二个“立”,使动用法,使……站得住;B项,无活用;C项,事:名词用作动词,从事、实践;D项,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距离……远。【答案】 B4、【解析】 D项为状语后置句,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答案】 D5、【解析】 A项,造次:古义,匆忙,仓促;今义,轻率。B项,颠沛:古今均为“颠仆困顿”之意。C项,目:古义,纲领,条目;今义,眼睛。D项,非常:古义,意外事故;今义,异乎寻常,十分。【答案】 B6、【答案】 (1)己欲达而达人 (2)斯仁至矣 (3)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