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的羽毛 教学设计

颤抖的羽毛 教学设计

ID:36147044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颤抖的羽毛  教学设计_第1页
颤抖的羽毛  教学设计_第2页
颤抖的羽毛  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颤抖的羽毛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颤抖的羽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3、品读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含义。   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2、理解“颤抖的羽毛”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颤抖的羽毛”的深刻含义,懂得做错了事要学会自悟、自省。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

2、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预习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关键词的词义在交流中随文加以检测、指导。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教师可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高年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键在于理解课文,认同作者的基础上,良好的感悟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描写的精当,这是指导朗读的抓手,教学时需注重方法,并在课内加以落实。  在理解重点句上,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

3、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与动物着着天然的情愫,一群淘气的孩子捅马蜂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颤抖的羽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看金波带给我们他儿时的故事。    由“淘气”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孩子们感知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扫除文字障碍,画出读不好,难理解的字词。2小组交流。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难认而又不

4、知其义的生字词是学生认读、理解文章的障碍,只有把这一环节砸扎实,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才可能美读,从而享受阅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引导学生从“起因、经过、结果来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一起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课文讲了“我”为了制作一只漂亮的毽子(起因),就和同学一起捉我家的大公鸡,拔公鸡的翎毛,把大公鸡逼进水池,几经折腾,大公鸡差点死了(经过),后来“我”自悟到了错误,于是“我”加

5、倍呵护大公鸡,公鸡逐渐恢复了对我的信任(结果)。」    指名2~3名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小标题)(教师相机板书:美好愿望、捉鸡拔翎、捞鸡上岸、真诚弥补)    这一环节教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学生正确撷取书上的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提炼小标题是概括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  四、品读课文,重点感悟    文字是一种符号,文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包含着多出“空白”。在教学中适当的抓住这些空白点拓展,既能引导学生更多的感受文本,又能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1出示自学提示:    用心

6、读文,边读边想:大公鸡和“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理解他们吗?结合文中语句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预设——生可能回答:大公鸡羽毛漂亮、动作敏捷、掉进水里很可怜、无助    我很淘气,做事不计后果,知错就改,懂得弥补自己的过失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字里行间体会背后的含义,在读、思、议中知其意,抒其情,明其法。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带领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思考以下问题:    1如果你是本文的主人公,会记住这次深刻的教训吗? 

7、   2你认为以“颤抖的羽毛”为题恰当吗?(核心问题)    3延展:你觉得大公鸡会原谅“我”吗?(学生各抒己见,有碰撞才有“火花”)    由思考到讨论,由浅入深,有一般问题到核心问题。思考和讨论要和读书结合起来。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说出对这一核心问题的理解,即把握了本文的主旨——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五、总结升华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但自省自悟很重要。如果因为我们的错误伤害到了别人,我们就应该及时真诚地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六

8、、作业   小练笔:1、写写我的淘气事。       2、大公鸡我想对你说……   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练写   小本本的作业设计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所学知识引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听、记、读、写的兴趣和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