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同步练习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同步练习1

ID:36149239

大小:7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同步练习1_第1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同步练习1_第2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同步练习1_第3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同步练习1_第4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同步练习1_第5页
资源描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同步练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练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称(chènɡ)汲取(jí)持之以恒(hénɡ)B.尝试(chánɡ)推敲(qiāo)根深蒂固(dì)C.恭喜(ɡōnɡ)压榨(yā)锲而不舍(qì)D.模式(mó)创意(chuànɡ)孜孜不倦(zǐ)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尺讲台,一颗爱心;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放飞希望,乐此不疲”是姜老师十余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又是他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B.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锲而不舍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C.与他

2、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D.你也不看看实际情况,就轻而易举地下结论,这样做不好啊。毅力。此处与语境不符。C项“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与语境不相符。D项“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此义不适合D项的意思。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B.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但是是多种多样的。C.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D.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

3、有创造力。4.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语文”的比喻句。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           ,让人 。语文是           ,让人 。语文是           ,让人 。5.课内阅读。阅读“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至“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回答后面的(1)~(5)题。(1)“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2)文中说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请你选取其中一位,以其事例来说明这一观点。(3)“

4、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此句中的“由此看来”的“此”指什么?(4)从“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至结尾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5)通过对选文的理解,请你谈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练能力】一、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换个角度看问题①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把它们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出乎意料的是,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选择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后来老板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

5、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而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②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③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同志坚持甲    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

6、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有些同志坚持乙    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比如,一谈到防治害虫,人们便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加大的化学农药。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治虫是可以不用农药的。有些植物本身具有毒杀作用,而且为某些害虫所爱吃;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对它们避而远之。如果我们在农作物区选择适当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某些植物的毒杀、忌避作用,不施农药,

7、同样可以防治害虫。④作战有正攻、反攻和绕到敌人后面或侧面进攻的迂回战术;思维科学中也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涓,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战术,这是克敌制胜之道。思维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方向受阻了,不妨换个角度作逆向思考。《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姿,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俗语,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都有直接的启示。⑤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8、。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请仔细阅读第③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