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2设计垂直与平行

3072设计垂直与平行

ID:36155329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6

3072设计垂直与平行_第1页
3072设计垂直与平行_第2页
3072设计垂直与平行_第3页
3072设计垂直与平行_第4页
3072设计垂直与平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3072设计垂直与平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塔城市第一小学吴洁小学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塔城市第一小学吴洁【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页——65页。【学习目标】(1)认识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含义,掌握平行线的特征。(2)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的含义,掌握垂线的特征。(3)使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4)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难点

2、】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想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的现象)。【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老朋友(出示:直线图),你们说说它是谁?(直线)那么回顾一下,直线有什么特点呢?(生: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采用多媒体的意图: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的演示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为后来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奠定基础)2、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平行与相交》.(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二、学习新知学习例1

3、.探究同一平面内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现象。(一)认识平行线1、问:如果我们在同一张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创设生活情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师:请同学们在这练习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然后想一下,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动手试画,教师巡视。)2、展示学生作品,提取几组有代表性的直线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进行研究。(采用多媒体的意图:改变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可以更直观,更清晰的展示出两条直线的关系,易于学生分组)师:你们能不能按照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不同给它们分分类?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

4、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意图:分类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相交”与“不相交”,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又为发展空间观念和学习新知奠定基础。)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分类情况。提示学生直线可无限延长的特点,因此会有如下情况出现:a分为两类: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b分为三类: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4、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第二种正确分类。(1)、快要相交的现在是这样,延长后永远都是这样吗?(2)、老师用多媒体演示学习图中延长后相交的情况,让学生知道快要相交的直线延长是可以相交的。(采用多媒体的意图:这也是分类时最容易错的,教学时用课件

5、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可以使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的方法直观化。)5、进行分类,并说出正确分类的理由。师总结:由此可见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就有两种情况:相交与不相交(板书:两条直线相交和不相交)。6、小组讨论:不想交的两条直线的现象应成为什么?小组反馈师小结:在同一平面内无论把两条直线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板书:平行)7、动手操作,加深记忆。老师魔方上的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是)如果我再转一下还是平行线吗?(不是)为什么?(因为不在同一平面内)习题练习,判断哪组直线是平行线。(二)认识互相垂直1、师:刚才我们认

6、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平行,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两条直线,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后,出现了什么?(角)2、学生互相讨论:相交后的角都成哪些角。3、如果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属于什么关系?4、抽象概括互相垂直的概念。师:在同一平面上,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6、判断互相垂直。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示,问:刚才我们知道了互相垂直。你看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吗?为什么?说说你们的理由?(学生回答)用多媒体演示判断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方法。(采用多媒体的意图:能将抽象、

7、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师:看来只要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互相垂直的。习题练习,判断哪组直线是互相垂直的。三、巩固练习1、找一找让学生找找课室里有关垂直与平行的例子。(意图: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知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2、多媒体展示练习题“考考你”。(采用多媒体的意图: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四、全课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进行系统性整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