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和处罚吹不开兴趣这朵花

奖励和处罚吹不开兴趣这朵花

ID:36158666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奖励和处罚吹不开兴趣这朵花_第1页
奖励和处罚吹不开兴趣这朵花_第2页
奖励和处罚吹不开兴趣这朵花_第3页
资源描述:

《奖励和处罚吹不开兴趣这朵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奖励和处罚吹不开兴趣这朵花为人父母,当孩子骑着小自行车晃晃悠悠地上路时,心里会非常开心,张口表扬孩子:“宝贝,你真棒!”接着可能会奖励一下孩子,买个他喜欢已久的玩具,或者带他吃一顿好吃的。为人师者,当学生在课堂上解答对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或者写了一篇优美而精彩的文章,或者做了一件为班级添彩的事情,都会情不自禁地表扬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奖励一下他们,谁让他们那么优秀呢?反之,当孩子不听话,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大声哭喊闹腾非得要一个东西时,我们会被气得火冒三丈,人前为了面子不好发作,但是回到家重则肯定会揍他一顿以作为惩罚。当学生调皮上课跟前后桌侃侃而谈忘记听课打扰到老师

2、正常的课堂秩序时,严重时危及到老师的师道尊严时,我们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他们进行惩罚。奖励也好,惩罚也罢,说得好听些我们是为了孩子好,其实剖开事实来讲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我们的面子权威不被打破,不论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但是这确实是存在的一方面。奖励与惩罚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用来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手段。我们没有想到过这种手段和培养孩子的兴趣有什么关系。其实奖励与惩罚都会影响孩子兴趣的发展,或者说奖励与惩罚都在强迫孩子对某些事物发生兴趣。比如背诵古诗,有的孩子一点兴趣也没有,而我们则会硬性规定背不过就会给班级抹黑,那么就得要接受惩罚,背过了就会给班级争光,相应的给加分

3、。就算孩子在我们的威逼利诱下背的十分熟练,那么他就一定对背诵古诗有兴趣了吗?那可不一定,兴趣是利己的,孩子真正的兴趣是他整个个性内在的生命力,不是我们逼迫就能形成的。父母也好,老师也好,我们都会以这样的奖励承诺来贿赂孩子,如:“等你考试考了一百分,我就带你去旅游!”“等你这一学期期末考试时能及格,我就给你发奖状。”殊不知这样的方法根本没有顾及到孩子对学习的真正兴趣。现在教育孩子基本上提倡鼓励奖励为主,基本上不主张惩罚体罚孩子。其实想想,孩子因为不服从的行为,当我们处罚孩子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甚至是带着些许恨意的。越体罚,孩子心里的恨就越多,恨越多就越想

4、发泄破坏,那么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更糟糕,于是就会有更多的体罚,结果孩子就成了无礼,凶狠和极有破坏性的仇恨者。孩子若是被处罚惯了,他就会习以为常,就会越变越坏,等他做了父母,则会变成一个爱体罚的家长,就会把这种体罚夹杂着恨一代代绵延下去。而所谓的用处罚来强迫孩子服从听话的行为怎么能形成呢?作为父母和教师很爱对孩子说教,说教有时也会成为一种惩罚方式,一句句的指责话语,会变成利剑插入孩子的心中,他当时可能会哭会同意你的说法,但是从内心深处他们是不接受的,他们会养成对你说谎的坏习惯。对于我自己来讲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的唠叨,唠叨也可以作为处罚的一种方式。我想孩子也不会喜欢父

5、母或者老师对他一遍遍的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啰里啰嗦,听着这样的话语孩子感受到的不是你对他的爱,而是一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好的行为的养成是不利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仅仅为了私利而盲目地给予孩子报酬,尽量避免体罚,遵循孩子内心里的自然之本,利用好奖励与处罚这阵风,让兴趣之花依着时令自由开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