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在山的那边

19-在山的那边

ID:36162915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19-在山的那边_第1页
19-在山的那边_第2页
19-在山的那边_第3页
19-在山的那边_第4页
资源描述:

《19-在山的那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山的那边》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等词语。2.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领悟诗中“山”与“海”的意义。能力目标1.提高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与思想,学会初步欣赏诗歌。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目标感悟诗中蕴涵的哲理,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2.品读揣摩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突破方法:通过教师指导朗读、范读,学生诵读、品读等环节,体味诗歌所蕴涵的哲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把握词句,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教学方法1.诵读法:朗读

2、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把握“山”与“海”的内涵,领悟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2.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研读诗歌,品味诗歌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诗歌主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美好而朦胧的梦,或者充满新奇的幻想,或者有美妙的希望。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童年最美的梦。现在你的理想是否实现?如果实现,你是靠怎样的努力实现的?如果没有,我们一起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看看有哪些收获。二、诵读诗歌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shùn隐秘想望铁青幻想信念诱惑喧腾枯干一瞬间2、二读诗歌,读出节奏。—小时候→(

3、轻声,适当延长),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声调略上扬,轻声)(语气:要读出孩子天真的向往的口吻)妈妈给我说过:/海(语气平缓)(要读出母亲的慈祥和蔼)哦(短而轻声),山那边/是海吗?(略带疑问和憧憬的语气)于是(略延长),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音量适中,声调略上扬)可是(要立即体现出孩子委屈、沮丧的心情),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延长),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语调上扬,声音延长),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连读略快)/打(重读)了/一个/零分!(语速放慢,声调延长,体现出挫折感)妈妈(轻声),那个海呢?(要充满困惑)(第

4、一段主要要能够体现出孩子的纯真,对希望的想象憧憬,去追寻希望时的兴奋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极度沮丧懊恼的心情。)二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声音要比第一段来得大,要体现出一种坚定与自信。)今天啊——(延长),我竟(重读)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延长)扎下了深根(语调降轻。)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语速要加快)地失望过(这句要重读)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语气上要降低)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语调上扬)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音量放大,语气激昂)——那雪白的海潮啊——(延长),(音量达到顶点)夜夜奔来(开始降低音量

5、,语气也渐趋平缓)一次次/漫湿了/我(延长)/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延长),请相信(延长)——(音调上扬)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这两句连读语速要加快)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略延长,停顿)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延长)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两句读时要体现出惊喜的情绪。)第一节要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第二节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结尾要读出兴奋与惊喜之情。3、三读诗歌,读懂内容。第一、二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诗中的“山”和“海”指的是什么?时间上:一节写“我”童年时期

6、;二节写“我”长大后。情节上:一节写“我”渴望海;二节写“我”追寻“海”。心理上:一节写“我”的相望与困惑;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方式上:一节写“我”与妈妈的对话;二节写“我”与读者的对话。一节中,“山”“海”指现实中的“山”“海”;二节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象征艰难险阻,“海”象征理想。4、概括诗歌主题。这里的“山”和“海”,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解读:山,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象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象力的召唤。诗人取象于山与海,把自己的人生感悟、

7、坚定的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漫漫长路充满了重重困难,但只要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第二课时三、品读诗歌诗情诗味包含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品读诗歌,体会诗情可以从词语入手,抓住关键词语蕴涵的丰富情感。比如“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一句中,“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在这首诗中是指作者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神奇世界,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可以看出,诗人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