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

ID:36168959

大小:115.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5-06

《新闻两则》教案_第1页
《新闻两则》教案_第2页
《新闻两则》教案_第3页
《新闻两则》教案_第4页
《新闻两则》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两则》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闻两则》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2、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3、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4、培养学生阅读新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5、体会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及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学习重难点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2、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读  1、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给加点字注音荻港(     )      溃退(     )    锐不可当(     )  歼灭 (      )       绥靖(     )      

2、阻遏 (     )    阌乡(     )解释词语锐不可当:业已:2、根据课后一题的提示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3、朗读2-3遍课文,试着找出每则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二、研读.赏析(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三)整体感知:1、重点检查预习2、32、回顾历史,引导学生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四)、问题探析1、依据预习5,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划分本则新闻的结构(2)标题中的“十万”是实数还是虚数?(3)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2、研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3、引导

3、学生品析两则新闻的特点(1)要求学生评析文中富有感情的词句,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说话。如:从“1000余华里”,我听出了战线的广大。(2)完成课后二题,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炼的特点。教学反思:《新闻两则》教学抓三点情感点:自豪感,充满着激情。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以体会,如导语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朗读时,情绪饱满,声音洪亮,其中的红色字,朗读时重音突出。结构点:新闻有五大结构,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让学生在课文里对照着划出来,并分析其结构作用,导语扼要地揭示新

4、闻的核心内容,相当于新闻的内容概要。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列表对新闻的主体部分加深把握:时间兵力渡过兵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背景与结语“这一路现已占领……不起丝毫作用。”“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对这场战役的胜利的原因、结果更详尽的把握了。语言点:新闻的三大特点即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其中真实性、及时性,学生能理解。无须多作解释。所以将“准确性”做为重点来讲。比较法:(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

5、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提示:注意从加点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通过比较明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敌军,冲破敌阵。“渡至”有横渡到达的意思,交代了方式和结果,文字又简洁。“二十四小时即已”时间明确,且有渡江迅速,进程顺利的意思。换位法:“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将句子中“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语互换使用,可以吗?不能。因为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已解放,所以用“占领”,而江阴要塞还没攻打下来,不过敌军不能任

6、意活动,所以用“控制”;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通过比较明白词序是不能调换的。删除法:“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将(不含)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不能。因为不含九江,删去了就与实际不符了,表述不准确了。第2课 芦花荡[教学目标]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学会复述课文情节; 2.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3.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教学重点]  重点: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  难点: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7、]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2、上网查找有关作家孙犁的人物介绍和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多少抗日英雄的名字,以及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学生发言,相互补充) 确实,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畔,抗日战争的洪流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去见识一位普通的老英雄吧。 二、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