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比热容导学案

13.3比热容导学案

ID:36173407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13.3比热容导学案_第1页
13.3比热容导学案_第2页
13.3比热容导学案_第3页
13.3比热容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13.3比热容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内能备课人员:九年级物理备课组唐晓昭第三节比热容(一)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学习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学习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预习内容比热容(1)一定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和升高(或降低)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为,符号为。(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

2、种。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4)水的比热容为。课堂导学案预习检查(3分钟)科学探究一、物体的吸热能力1.交流讨论: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你是怎样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你是通过保持不变,改变。比较。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你是通过保持 不变,改变。比较   。交流结果: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与    、    有关。2.科学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猜想与假设:。(依据是什么?)4设计实验、进行实验:(1)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大小?。

3、(2)实验设计采用什么方法?,(3)分组探究:①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保持       不变,改变     。合作探究:分别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升高的相同,比较。通过实验发现,加热时间的多。②比较温度变化的多少:保持       不变,改变     。合作探究:分别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加热的相同,比较。通过实验发现,温度变化的多。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物体吸热量的多少与、、。二、比热容1.叫比热容,用符号表示。2.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3.比热容是物质的     。

4、4.查P13“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是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冰的比热是J/(Kg·℃),干泥土的比热是J/(Kg·℃),表中比热容最大的物质是;5.阅读P12小资料(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得到什么信息?当堂检测1.沙漠地带昼夜温差很大,而沿海地区则昼夜温差不大,这是什么原因?2.海陆风和陆海风的是怎样形成?3.物理课本P14(选择题)1小结整理:4存在的问题与疑惑: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是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左右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

5、都相同。完成该实验还需要_______,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选填:相同的、不同的)。2.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第三节比热容(二)预习学案学习目标理解比热容概念、灵活利用比热容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学习重点比热容公式的推到及有关计算学习难点灵活使用公式进行计算预习内容热量的计算(1)当物质的温度升高时,它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吸=。(2)当物质的温度降低时,它放

6、出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放=。其中,C表示,m表示,单位为,热量单位为。课堂导学案预习检查(2分钟)科学探究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1Kg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J;42Kg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J;小结:如果我们用Q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你能总结出物体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吗?Q=________。公式变形:C=,m=,Δt=当堂检测1、在标准气压下

7、,将0.5Kg,20℃的水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质量为5kg的热水,从100℃降到8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小结整理:存在的问题与疑惑:能力提升:1、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焦的热量后,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的末温为(  )A.80℃B.100℃C.120℃D.130℃2、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3、质量是5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5、质量为10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