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2010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ID:36179177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7

2010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_第1页
2010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_第2页
2010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0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淮南二十一中李小明安徽的高考已过去,但对于我们高三老师来说还没有过去,我们要仔细研究,作为新的教学参考。2010年的安徽省文科综合试卷,承接了2009年命卷的模式,整体上比较平稳。政治、历史和地理三学科的分值设置和试题编排均与2009年一致,难度也大致相当。地理试卷的题量不大,共计十道选择题,两道综合题,但信息量很大,正所谓“小题量,大容量,高分值”,所考查知识点均为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尤其注重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考查,难度适中,考生一般能够接受。地理部分只是在综合题中的小题目的数量上和要求上作了一点微调,整体上看地理试卷继承发展了2009年试卷特征。  1

2、.稳中求新,注重基础  试卷中的地理试题,尽管大都是围绕着热点的问题和热点的区域展开的,但最终都落脚在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之中,如第33题,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置的热点,对产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化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如第34题,利用“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案例,对读图能力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区域国土整治内容进行考查。试题尽管材料新颖,情境新颖,但试题的答案落实在教材中,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偏不怪。这样既能较好地控制难度,具有较强的区分度,又能很好引导高中地理教学,这是高考地理命题逐渐走向成熟的体现。今年地理学科的综合题,在设问上有了新的变化,开放性增

3、强了,在答案上给了考生较大思考空间和一定的选择性,例如第34题的第3问,学生可选择自己熟悉问题进行作答,这是一大变化。  2.区域空间性增强在2010年安徽高考说明中,区域地理变动较大,这点在高考地理试题上充分得以体现,命题言而有信、不失信于考生。区域地理的第25.26题的中国西安市题组,就充分体现了区域地理的山河分布知识;第28题的局域图题组,涉及到区域定位和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分布知识;第31题的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沙分布题组,考查世界海陆、国家空间分布,大气环流知识等。与2009年相比,区域地理考查明显增多,真正体现了地理的空间地域特征,返璞归真、朴实自然。  3.重视图表,凸现地理学

4、科特点  在2010安徽地理科考试大纲说明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今年高考的地理试题仍然继承了近几年来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趋势,今年地理试题一共有7幅图表,丰富多彩的地理图表凸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因而,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内容也就成为文综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永恒主题。多数图形取自于常规区域图形,跳出了原图,要求考生要有极强的读图、析图、用图能力,要求能够将空间图形与自然地理原理、人文地理理论和地理意识结合,因而它也就成为今年文综高考地理成绩的分

5、水岭之一。  4.关注热点焦点,重视乡土地理。  地理试题不回避热点焦点,且能将热点事件或热点地区与地理知识、原理有机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生活来命题。乡土地理是今年的新增考试内容,《考试说明》要求考生了解安徽省自然地理总体特征和主要自然灾害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选择题第23、24题及综合第33题均以安徽省情为背景命题,涉及气候变化、产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化等热点话题,效果很好。  5.地理学科意识的要求增强  地理学科能力有很多类,如地理思维能力,在2009年安徽卷的第33题,由新老湖岸线指出地势变化的,实际上是等高线知识的延伸,也是地理思维能力的高质量

6、试题。在2010年卷上,第25、26题组的山地环境变化对西安附近“陆海”影响;第31、32题,由石英分布判断其来源和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三角洲变迁的影响等,都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考查了地理学科思维意识。  通过对近两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给我们的地理教学提供以下启示:第一应认真研究教材,解读《考试说明》,这样才能把握高考的正确方向,这也是搞好地理教学的真正基础;第二应突出地理主干知识教学,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自然地理中强调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运动、地壳运动及影响)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分异性原理的教学。人文地理中突出人类活动的区位

7、理论(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人口区位、城市区位)和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区域地理中注重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及区域国土整治。第三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第四应联系实际,搞好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第五应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答题技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