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登幽州台歌》

(讲学)《登幽州台歌》

ID:36182770

大小:1.51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06

(讲学)《登幽州台歌》_第1页
(讲学)《登幽州台歌》_第2页
(讲学)《登幽州台歌》_第3页
(讲学)《登幽州台歌》_第4页
(讲学)《登幽州台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讲学)《登幽州台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唐诗以其卓越的思想性、艺术性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唐诗盛美并臻,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朋友的喜爱。唐诗精华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2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选自《陈子昂集》。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

2、时年四十一岁。3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jìng)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4登幽州台歌5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登幽州台歌——背景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

3、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7登幽州台歌——背景几年之后陈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曾随左仆射乔知之北征并结为密友,牵连进乔知之一案,陷于狱中。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拾遗:以谏为职的官员称作谏官,又形象地被称作言官,但言官亦指监察官员。类似于谏议大夫、补阙、正言、司谏之类的官员,专挑皇帝的毛病)。当时东北边境上住着契丹人,虽然势力并不强大,却是潜在威胁。8登幽州台歌——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

4、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9登幽州台歌——注解1.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2.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3.涕——眼泪。4

5、.前——向前看。5.念——想到。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朗读指导11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不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悲愤之情。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意译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回头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

6、泪纵横凄恻悲愁!12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2.“独”有什么作用?答: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3.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答: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诗的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wěi)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

7、徒增苍凉之感。登幽州台歌——鉴赏14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诗歌的后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登幽州台歌——鉴赏15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登幽州台歌——丰厚内涵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桐城辞赋体,是指中国桐城赋派作家群创造出来的当代辞赋的新的文学属种)。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

8、很高的审美价值。16这首诗,是古今一致公认的名篇。诗人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前不见古人”一句五个字,但却包括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