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童趣

2014年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童趣

ID:36185976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7

2014年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童趣_第1页
2014年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童趣_第2页
2014年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童趣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年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童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童趣》学习及答案(新人教版)一、1、识记字音。鹤呖怡然凹凸童稚藐小土砾沟壑虾蟆蹲其身鞭数十拟作项为之强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二、词义。[余]我。[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细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故]所以。[物外]超出事物本身。[私]暗自,暗暗的。[拟作]比作。拟,比,比拟。[向]接近。[昂首]抬头。昂,抬。[项]颈,脖颈。[素帐]白色的帐子。素:白色。[徐]慢慢地。[观]看,观赏。

2、[唳(lì)]鸟鸣。[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砾(lì)]碎石、碎瓦。[定神]使精神安定。[以…为…]把…当作…。[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兴正浓]兴趣。[盖]原来。[为(wèi)]被。[方]正。[鞭]用鞭子打。[果]果然,果真[数十]几十。[驱]驱赶。[强]通“僵”,僵硬。[藐小]细微。。[作青云白鹤观]景观。[壑(hè)]山沟。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以从草为林(林:树林)兴正浓

3、(兴:兴趣)方出神(方:正)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昂首观之(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译句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译: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暗自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译: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三、成语[明察秋毫]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4、。后形容人洞察事理。[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庞然大物]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四、指出词所指代事物。观之,兴正浓(代词,代“二虫”)必细察其纹理(代词,代“它的”具体指“藐小之物”)驱之别院(代词,代“癞虾蟆”)蹲其身(代词,代“我的”)昂首观之(代词,代“蚊子”)使之冲烟(代词,代“蚊子”)项为之强(代词,代“昂首观之”)物外之趣(助词,的)五、一词多义。藐小之物(助词,的)项为之强(因为)徐喷以烟

5、(用,介词)使之冲烟(代词,代“蚊子”)以丛草为林(当作)以丛草为林(把,介词)昂首观之(代词,代“蚊子”)二虫尽为所吞(被)驱之别院(代词,代“癞虾蟆”)作青云白鹤观(景观)观之兴正浓(代词,代“二虫”)昂首观之(观看)心之所向(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六1选择题。①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昂首观之使之冲烟飞鸣B、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C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D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②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A明察秋毫:清楚的看到秋天的景色。B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6、C庞然大物: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D夏蚊成雷:夏夜里蚊子成群地飞,发出雷鸣般的叫声。③选出词义相同一项()A必细察其纹理其如土石何B以丛草为林二虫尽为所吞C、徐喷以烟以虫蚁为兽D、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④选出加点词意思不相近的一项()A定神细视昂首观之B鹤呖云端冲烟飞鸣C怡然称快故时有物外之趣D作青云白鹤观留蚊于素帐中⑤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张目:睁开眼B、怡然:喜悦C、昂首:仰着头D、藐小:轻视小看⑥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一段统领全文的一个词是“物外之趣”。B、二段表明作者展开联想

7、和想像的一个词是“私拟作”。C、段写作者细察神游的乐趣。D、段“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写出作者的疾恶如仇,爱憎分明。⑦二段中“又”字用法应该是()A表转折,有“可是”之意。B表意思更进一层C表示集中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D表示重复或延续。⑧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明察秋毫:比喻细小的事物B徐喷以烟:慢慢的C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帐子D观之兴正浓:兴趣七、阅读理解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答: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

8、之趣。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答:物外之趣.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①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②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③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答: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5.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答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答:神定,捉虾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