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唐雎不辱使命 (3)

22唐雎不辱使命 (3)

ID:36188420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7

22唐雎不辱使命 (3)_第1页
22唐雎不辱使命 (3)_第2页
22唐雎不辱使命 (3)_第3页
22唐雎不辱使命 (3)_第4页
22唐雎不辱使命 (3)_第5页
资源描述:

《22唐雎不辱使命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备课人刘玉玲课型新授课时间9月13日课题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二、掌握重要词句,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三、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语言描写中表现的人物个性。板书设计骄横狡诈不卑不亢狂妄无理据理力争色厉内荏大智大勇教学反思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

2、笔放在桌上。美国记者问道:“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的钢笔呢?”周总理回答道:“提起这支笔啊,说来话长,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它是一位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请同学们想想,美国记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周总理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象周总理这样成功地的外交家你知道有哪些?二、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唐睢不辱使命?(因为他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三、了解《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

3、体史书,共同33篇,记录了上自周贞定于十六年(前453年),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史实,主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要记述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四、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唐雎怫

4、然韩傀免冠徒跣缟素庸夫色挠以头抢地2、听读课文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五、理解文章1、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理清大意。(1)、词语解释:虚词:其:句中表希望的语气词。与:吗,表疑问语气。因:于是。虽然:即使这样。虽:即使。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然:这样。岂直:难道只是。直,只,仅仅。人物称谓: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布衣:平民。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庸夫:平庸无能的人。(2)通假字:说:(yuè)通“悦”,高兴。错意:注意,

5、放在心上。错,通“措”。仓鹰:仓通苍,青色(3)词类活用:广:扩充,形作动。轻:轻视,形作动。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名作动。2、学生自由读课文,参照课后注解,分小组翻译全文抽学生翻译句子: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b.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理清故事的情节结构。引导学生归纳:开端:秦王以易地为诱惑,遭拒绝,秦王不悦,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国。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发展:秦王责备安陵君,唐睢据理力争。高潮:秦王威胁唐睢,唐睢奋起反击。结局:

6、奏王屈服,唐睢凭自己的胆识与谋略取得了胜利。五、内容分析第一段: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3、概括段意。第二段: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第三段: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

7、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神?5、你认为唐雎的“怀怒未发,休于天”正确吗?第四段: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七、人物形象分析学生读出这几个句子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性格。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表现秦王盛气凌人,狡诈)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现秦王咄咄逼人)c.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表现秦王无理责问)d.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现唐睢不卑不亢,据理力争)e.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表现秦王骄横狂妄,不可一世)

8、f.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表现唐睢毫不示弱,据理反击)g.与臣而将四矣(表现唐睢的凛然正气,不畏强暴)h.徒以有先生矣。(表现秦王的恐惧,前倨后恭)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唐雎的说话技巧:1、言之有“节”:“否,非若是也”“而守之”2、言之有“据”:“士之怒”“而将四矣”3、言之有“力”:“今日是也”“挺剑而起”从中学到的启示:1、说话技巧在与人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