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回乡偶书

25、回乡偶书

ID:36188744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7

25、回乡偶书_第1页
25、回乡偶书_第2页
25、回乡偶书_第3页
25、回乡偶书_第4页
资源描述:

《25、回乡偶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5、回乡偶书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情意。 2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情。 3 认识生字,会写6个生字。 重难点: 理解诗意,会背这两首诗。一、导入,据题质疑。1、揭题: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古诗两首。请看第一首——《回乡偶书》(课件打开)板书课题(齐读)课件出示贺知章画像。师:你知道这是谁吗?学生回答。二、初读古诗。1、回到家乡偶然写下这首诗,那诗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

2、翻到115页,自由读一读古诗。(课件出示:看清生字读音,大声读古诗,将古诗读流利。)2、  古诗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吧?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3、  老师再来考考你们,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出示生字新词:偶然  乡音  鬓毛  衰老  客人 何处⑴、    指名读,齐读。这些生字我们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拿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生字“客”。(客:“路”字去足,上面加宝盖头。宝盖头不要写的太宽。)⑵、    “客”还能和些字宝宝交朋友?4、生字认识了,我想你们一定能更好的理解古诗,对吗?现在请同学们再轻声读古诗,一

3、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5、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预设:少小:少年,小时候。       老大:年纪大了。       乡音:家乡的口音,家乡话。       无改:没有改变。       鬓毛:耳朵两旁的头发。       衰:稀疏,疏落。)理解了古诗,你能再来读读吗?这一遍我们要读得——有感情,有节奏。三、细读品悟,感悟理解。1、  作者三十多岁离开了家乡,直到八十多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2、  引出并学习诗句一。(出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⑴、仔细看看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两组反义词 :少小 离——老大 回)板书⑵、诗人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来,(出示对比图)可见模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只有什么没有变?(乡音)(板书:乡音无改)⑶、一口乡音,这一路归来,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充满了——(思念、热爱)   (板书:思乡)⑷、他思念家乡的什么呢?儿时的伙伴,思念家乡的亲人,诗人是这样的思念故乡。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他的思念?(第一句要把重音放在“老大回“上。 第二句要充满了感慨,读得慢,突出“乡音无改”。)(指名读,齐读)3、  引出并学习诗句二。(

5、出示图片与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发现它了吗?生:“笑问客从何处来”。师: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生提问:客是谁?从什么地方来的客?为什么要来?师:我们一起写“何来”,在“客”后板书:何来?)师:孩子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老师再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这个“客”是“客”吗?(师在田字格中的“客”下加一个实心圆点,旁打一个问号。)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读诗或观察插图,去寻找答案。(生自

6、读诗歌,勾画。)4、品读诗句,分享感受:师:真棒!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一读这句诗。生读。  师:乡音的“乡”就是――(生:故乡、家乡的“乡”)你的家乡是――……如果将来你离开了家乡,你会想念家乡吗?(会!)师: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回”,你们明白了吗?师:真应了那句“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呀!(随机板书:想家乡!)带着这种心情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读,语速稍快。)师:是呀!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可诗人的年代就不同了。诗人三十六岁离开家乡,到八十五岁才回来,整整五十年哪!多少个

7、日日夜夜啊!诗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可因为公务繁忙、交通不便就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而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想了多少年,梦了多少年,家乡的一切还如我想像中的一样吗?大家一起来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读诗句,读得较好,“老大”一词拖得较长。)师:好!让我们再次吟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摇头晃脑地读起来,“无改”拉得较长,声音上扬。)师小结: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生:并不是客!)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了!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生:“回”到这里了!)不是“来”而是―

8、―(生:“回” 呀!)师:不是“来”――(生:而是“回” 呀!)再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回”字咬得特别重。)回归全诗:五十年了,许多的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做客人,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诗中哪两句说的是这个意思。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好,我们一起读全诗。5、个性朗读,深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