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2)

《古诗两首》 (2)

ID:36206292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7

《古诗两首》 (2)_第1页
《古诗两首》 (2)_第2页
《古诗两首》 (2)_第3页
《古诗两首》 (2)_第4页
《古诗两首》 (2)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虞乡中心校电子备课教案模板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题《古诗两首》课时两课时备课人薛彩琴学校土乐小学教材分析《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学情分析这两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2.正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字词、背诵古诗难点理解意境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课件。教学过程备注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板书:两首(加拼音))哪位同学认识这个“首”字?(指名读字、正音、扩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雨后的早晨,当我们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时,你有什么感觉?(生可以根据切身经历来回答,也可以想象着来回答。)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跟你们

3、有同感,他以诗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春晓(板书:春晓),解题。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你是怎样记住“眠、处”的?(生汇报识字方法。)点拨:(1)“眠”是形声字;它是什么意思。(2)“处”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chǔ;与“外”区别;书空。3.说一说:诗中写了春天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点拨:(1)鸟的叫

4、声是什么样的?(课件播放鸟叫声),加以想象,指导读好第二句。(2)播放风雨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3)看到飘落的花瓣,你有什么感受?读好第四句。(4)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4.师描述引读,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5.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古、诗、首、眠、处、闻、声、多、知2.认读、组词,用“到处”说话。3.观察“处、声、多、知”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4.重点指导“处、声、多”。5.学生描红、临摹。第二课时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

5、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1.再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点拨:(1)纸鸢:风筝。说说你放风筝心情,读三四句,读出你的喜悦。(2)拂

6、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指导朗读这么美的景色,你怎么读?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7.练习背诵课文。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醉、烟、童、散、忙”。2.连词认读生字。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5.学生描红、临摹。教学过程备注板书设计:春晓见闻声想村居景人作业设计:积累咏春的诗句

7、。教学反思:学生找出了许多代表春天的事物,我从这些方面着重引入鸟(声)、春风、春雨,春花,并结合诗句去感受,课外让学生将寻找春天所收集的东西做成了标本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