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ID:36215356

大小:1.90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7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1页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2页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3页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4页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二年级下部编版第三单元第3课《“贝”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由贝类引入,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课文用4幅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贝”字演变的过程。图画与课文内容相照应,可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贝”字的形态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甲”“骨”等15个字。2.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等词语。3.会

2、写“贝”“壳”两个字。     4.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归纳一批学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2.了解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教学难点由“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汉字的起源不了解,但这一课形象生动地讲解了与“贝”相关的汉字,学生易于接受。这是一篇识字课,学生之前对于识字方法,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在课前教师安排学生搜集汉字知

3、识,在课外拓展孩子知识。这样,学生对于汉字的起源及相关知识会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教学理念与方法【理念】部编版教材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文学习的工具性。本单元是“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重点教学内容。通过前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改变枯燥单一的识字方法,多元化识字,激发识字兴趣,将自主识字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对贝壳的实物状貌及特点有所感知,更好的理解其字形的来源及其与“货币”有密切关联的意义;学习生字,采用创设语境

4、法、字理识字法;理解词语创设语言环境,降低理解词语的难度;归纳讲解与补充,让学生不断提升对中国汉字文化的感知能力,从而激发他们探究与了解汉字知识的兴趣。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贝壳”导入-----激趣识字(一)“贝壳”实物导入,教师简介贝壳(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你眼中的贝壳是怎样的?看到了美丽的贝壳,那么“贝壳”这两个字你认识吗?PPT出示词语“贝壳”齐读,(二)指导书写“贝壳”这个词语。过渡:这两个字,不光要认识,还要会写。1.字理明义:我们先来看“贝”这个字,甲骨文中的“贝”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PPT)2.指

5、导书写“贝”字: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识记,观察田字格中的“贝”字。4.教师范写指导:写这个字的时候,竖与横折的折断要一样长,两边要对称,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此句如果学生说出来了,可以省略。)5.指导“壳”字(1)学生观察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壳”的上边是“士”不是“土”;竖写在竖中线上。6.学生将“贝壳”这个词语写在作业纸上。7.评价:生评价,师补充。评价标准(汉字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字体匀称美观,关键笔画规范。)【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一个“趣”字。教学中,教师首先创设语境,采用贝壳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识记“贝壳”,书写“

6、贝壳”一气呵成。指导书写“贝壳”时,我有意识引导孩子连词一块写,这也是二年级学生书写方面的一项训练。写完之后让学生进行评价,明确生字要写得规范、美观。】(三)识记“类”过渡:“贝壳”这个词语会写了,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些贝壳的图片。1、PPT出示贝壳图片,教师引导:像蜗牛、河蚌这些动物,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坚硬的贝壳,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叫“贝类”。(PPT出示汉字“类”)2.指名扩词。【设计意图:在图片的引导下,在教师语境的创设启发下,学生不仅认识了“类”这个汉字,还明白了它的意思。】过渡:小小的汉字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文字符号,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

7、们就走进《“贝”的故事》,了解更多的汉字故事。(四)补全课题:“贝”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了解由来(一)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老师刚刚讲的知识,就在课文第一自然段里。现在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带拼音的字,就是我们刚才学过的生字,读的时候要多加留意。(二)展示读:指名一、两名同学读文正音。(三)交流: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1.指名交流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段话主要是介绍汉字“贝”字的由来。3.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