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概论

绘本阅读概论

ID:36216251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7

绘本阅读概论_第1页
绘本阅读概论_第2页
绘本阅读概论_第3页
绘本阅读概论_第4页
绘本阅读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绘本阅读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绘本及其相关概念绘本,英文称PictureBook,日文称“爱好恩”,当用汉字为繁体的“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的概念最早溯源于中国,可能早期日本人将中国的佛经(经变图),绘卷(法华经)当成绘画书,后来发展成现在的绘本。通俗的理解,绘本其实就是图画书,为了避免与图书混淆,后来才习惯使用这个由日本传入的名词。绘本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绘本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源自于作者的直觉,它凭借作者心灵的力量对事物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直觉的特点是形象的,用以表现作者直觉感受的东西只能是意象,并且

2、具有独特性。创作是形象而具体的,而概念却是理性的、逻辑的。用理性的、逻辑的语言去概括形象的、极富个性化的创作,这本身就是一个困难。理论总也不可能准确地指涉对象本身。绘本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每一种理论都受到历史的局限,都只能站在一个特定的点上给它下定义,要让一个固定的有局限的概念去阐释不断发展变化的绘本创作和发展过程,也是难以做到的。这也是绘本概念难于精确把握的原因。图画语言(视觉文化、视觉语言)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

3、,也标志着一种新的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更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转换。视觉语言是指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传达原则两部分构成的一套有意味的规范或符号系统。其中视觉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空间等,它们是构成一件视觉艺术作品的基础要素。设计原则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变化、对比与统一等形式法则。它们是艺术家用来组织和运用基本元素传情达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本文所指的视觉语言着重在绘本的造型、颜色、构图、媒材与表现技法、艺术风格方面,因为这些是影响儿童艺术认知的主要因素。绘本与普通图画书的区别绘本图书与其他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图书通常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

4、可单幅成画。我们常见一些有图有文的书,尽管这些书的图画画得十分有趣,但这些图画只是文字的补充,只是一类具有文字系统功能的图画。这类书多见于教材和教辅类图书。书中的图画不具备“图画语言”功能。图画书与我国传统的连环画、连环漫画相比,后者好比是传统舞台剧,读者只能在一定角度用全中景去看,会产生极大的距离感。低幼图画书却好比是供低幼儿童看的一部电影,它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一些以图为主的卡通类幼儿图书与图画书也不同。这些图书绘制精美,画面是活动的卡通片的固化,形式上失去活动的魅力,画面情节已被“肢解”难以表达原著内容,书中的图

5、画只是引起对卡通情节回忆的符号。看一本日本版欧洲民间故事《狼和小羊》这本图画书,我们可以领略这种“图画语言”。文字很简单:“狼进了小羊家……”。后面用一整版表现狼打开门进来,所有的小羊都很惊慌,有的藏在大钟里,有的藏在床下,有的藏在门后,还有的藏在沙发后……这画面极大地引起了小读者的兴趣。二、绘本阅读的理论基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主动的,它通过同化、顺应两种形式以及平衡化的发展机制,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并且丰富起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幼儿在绘本艺术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索,教师要在绘本教学中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探索、自由表达、相互交流分享

6、的机会。按各阶段图式功能特征的不同,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学前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叙述事物主要采取知觉、意象与记忆三种方式,并以物体的外形、静态的外表为叙述重点。皮亚杰的建构和结构理论,为不同阶段幼儿认读绘本提供了理论指导。鲁道夫·阿恩海姆:知觉发展理论人类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在有机体的进化过程当中,知觉是以把握最突出的结构的特点开始,即事物整体之结构特征才是知觉的主要资料。知觉是包括知觉概念的形成,以及完整的结构特性的把握。由此阿恩海

7、姆认为由于幼儿发展仍依赖感官经验,故绘画乃“画其所见”,以知觉为基础,而非主智派主张的“画其所知”。除了眼睛的视觉感知外,幼儿也透过手部的尝试性动作进行涂鸦活动,同时由于对造形尚未分化,多以最简方式表现知觉特征,如以圆形代表所有造形,随后知觉逐渐分化,渐能觉察事物的差异性,并由普遍达于个别。依恩海姆主张的“知觉乃属于整体性或整体的完形”所以艺术作品的意义必须透过整体的结构才能知觉,须把握作品的整体进行思考。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