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犯罪取证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智能手机犯罪取证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ID:36241025

大小:32.1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07

智能手机犯罪取证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_第1页
智能手机犯罪取证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_第2页
智能手机犯罪取证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_第3页
智能手机犯罪取证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_第4页
智能手机犯罪取证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能手机犯罪取证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智能手机犯罪取证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第41卷第10A期2014年10月计算机科学ComputerScienceV01.41No.10AOct2014焦娜上海201620)(华东政法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摘要主要对智能手机犯罪取证及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论述,首先对智能手机犯罪状况、取证特点进行了阐述,再对智能手机犯罪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外相关法律,提出了目前我国智能手机取证相关法律法规的不足及今后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智能手机,犯罪,取证,法律问题ResearchonSmartPhoneCrimeForeIlsicsandi

2、tsRelatedLegalIsslles—————————————————————————————————————————————————————儿A()Na(DepartmentofInfo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EastChinaUniversityofP01iticalScienceandLaw,Shanghai201620,China)AbstractThispapermainlydiscussedthesmartphoneforensicsandrelatedlegalissues.Firstofal

3、l,smartphonefo—rensicsfeaturesweredescribed,andthenthelegalproblemsofsmartphonecrimewereanalyzed.Accordingtotherelevantforeignlaws,weproposedthe1ackofsmartphoneforensicsrelated1awsandregulationsofChinaandthede—velopmentinthefuture.KeywordsSmartphone,Crime,Forensics,L———————

4、——————————————————————————————————————————————awissues1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人时时处处在准。在法律体系已经发展相对健全的国外,对智能手机取证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只说明了在取证过程中如何将证据转化为法律所规定的证据形式。智能手机取证的相关法律法规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从技术角度来看,现在有不少的智能手机取证软件,每种软件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取证过程中有不同的取证要求和规定。并且智能手机涉及到的行业和机构较多,也很难在不同行业中统一行业标准。此外,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远

5、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因此,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手机取证技术也是研究的热点。线”、“人人都是信息源”成为现实,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安全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从目前的数据和发展趋势可以预测,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安全攻防将围绕移动智能终端展开。移动智能终端将会越来越开放和智能,越来越贴近个人,承载的用户信息会更有价值。同时,移动智能终端不断扩展的办公、支付等业务功能,也会承载更巨大的商业价值。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如何做好用户隐私和财产安全的防护,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移动智能终端犯罪问题及法律监管策略研究有助于保护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用户的隐私和财

6、产安全,防范和打击移动智能终端犯罪,有利于智能终端技术稳定发展。—————————————————————————————————————————————————————2智能手机犯罪状况2013年,赛门铁克平均每月发现272个针对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的新恶意软件变体和5个新的恶意软件家族,这些以多种方式威胁移动设备,比如窃取个人财务信息、跟踪用户、发送高价短信、推送侵入性广告软件等。智能手机的恶意软件主要有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对智能手机取证的研究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规范和标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Fx049

7、),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hdzflO008)资助。焦娜(1977一),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终端信息安全、计算机取证、声像资料司法鉴定、人工智能、粗糙集等,E—mail:zdxjn@163.com。?114?以下几种类型:(i)网络诈骗类—————————————————————————————————————————————————————消费者与商家本身就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往往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和对商家的信息并不完全知晓,不良商家往往利用优势地位侵害消费者的利益,而消费者在部分手机支付场合未能与商家直接接触,

8、当发现交易过程受到欺诈,且支付已经完成时,就无法撤销交易,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商家交涉。(ii)隐私窃取类许多支付平台把用户个人资料泄露给第三方,致使第三方肆意发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