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杆抽油系统设计方法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方法

ID:36254534

大小:315.8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07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方法_第1页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方法_第2页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方法_第3页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方法_第4页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节有杆抽油系统设计一、抽油杆强度计算及杆柱设计1、设计或选择内容:抽油杆柱的长度、直径、组合及材料。长度确定——归结为确定下泵深度——归结于确定生产压差——归结为稳定系统试井资料。确定直径:为了保证抽油杆安全工作,必须根据材料及强度来确定其直径。2、确定抽油杆强度的计算公式:(1)受力情况抽油杆工作的承受着交变负荷,因此在抽油杆柱内产生了由σmin到σmax的不对称循环应力。1式中:Pmin、Pmax可用到前面介绍的公式来计算,或者用动力仪测得的数值。fr——抽油杆的截面积。受循环交变载荷的作用,抽油杆

2、柱往往由疲劳破坏,而不是在最大拉应力下破坏。(还有腐蚀等因数)[交变应力:随时间作交替变化的应力称交变应力(重复应力);][疲劳破坏:称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破坏,其实质上就是指裂纹的发生、发展和构件最后断裂的全部过程。]2原因:如果在最大拉应力下发生破坏,那么抽油杆柱的断裂事故,主要应该发生在拉应力最大的上部,但是矿场使用抽油杆的实践表明,在上中下部都有断裂。因此抽油杆必须根据疲劳强度来进行计算。(2)计算公式:(奥金格公式)在非对称循环应力下抽油杆的强度条件为:3式中:[σ-1]──材料的许用应力,N/

3、mm2;σ-1──对称循环疲劳极限应力,N/mm2;K──安全系数;σc──折算应力,N/mm2;σa──循环应力的应力幅度,N/mm2;(见材力P269)(注意):不同材料的抽油杆的许用应力见表(表3—2)P144例题1:见书P9843、选择在一定抽汲条件下的抽油杆直径及组合。叙:对于深井,为了节约钢材,减少悬点载荷,或增加抽油杆的下入深度,从等强度原则出发,通常都采用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的多级组合抽油杆柱。(如采用直径7/8英寸和3/4英寸的两级组合或三级组合杆柱等)(1)多级抽油杆组合的选择原则:即

4、等强度原则,即每级杆柱上部断面的折算应力均相等。(下部为小直径杆柱,上部为大直径杆柱。抽油杆柱末端载荷最小,越往上,载荷越大,当抽油杆柱横截面上的折算应力等于材料的许用应力时,就应更换较大直径或强度较高的抽油杆。依次类推,直到抽油杆延伸到井口为止。)5即式中:为第一级抽油杆柱上端面的折算应力;第二级抽油杆柱上端面的折算应力。6下部采用加重杆:活塞下行时,会发生纵向弯曲,因而产生弯曲应力。下部采用加重杆,一方面可提高杆柱刚度;另外,这部分杆柱总量能够克服一部分活塞下行阻力,减少弯曲。7图3-32修正古德曼图2

5、.修正古得曼图法修正古得曼图法是美国石油学会(API)推荐方法。修正古得曼图如图3-32所示,纵坐标为抽油杆柱的最大应力σmax,横坐标为最小应力σmin。图中阴影区为疲劳安全区,抽油杆的折算应力点落在该区内时,抽油杆就不会发生疲劳破坏。8根据修正古得曼图,抽油杆的最大许用应力计算公式为:式中σall──抽油杆最大许用应力,MPa;T──抽油杆最小抗拉强度;σmin──抽油杆最小应力,SF──抽油杆使用系数,见表3-8(3-64)使用介质APID级APIC级无腐蚀性1.001.00矿化水0.990.85含硫

6、化氢0.700.50表3-8抽油杆使用系数表9要保证抽油杆柱不发生疲劳破坏,抽油杆柱的最大应力σmax不应超过(3-64)式计算出的最大许用应力σall,即由(3-64)式可知,抽油杆的许用应力不仅与抽油杆的材料和流体的腐蚀性有关,还与所受的最小应力有关。即修正古得曼图和(3-64)式给出的是许用应力范围。(3-65)10式中σmax-σmin──抽油杆的应力范围;σall-σmin──许用应力范围。合理的抽油杆组合比例,不仅应保证各级抽油杆的<100%,而且各级抽油杆的值应比较接近。同时,为了有效地使用抽

7、油杆,还应保持较高的数值。(3-66)在抽油杆柱设计和应力分析中,常采用应力范围比,即11小结:(1)中深井:一般采用多级杆柱组合;(2)杆柱下部采用加重杆。二、抽油杆柱设计方法(P146)自学12二、有杆抽油系统设计(见P147)(一)有杆抽油系统组成1、油层;(IPR)2、井筒;(多相垂直管流)3、采油设备(机、杆、泵等)(运动规律,动力学规律)4、地面出油管流;(地面多相管流)(二)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内容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2、采油设备(机、杆、泵等)选择;(地层情况和设备功能两个方面都应兼顾)3、抽

8、汲参数(冲程、冲次、泵径和下泵深度等)确定;4、工况指标预测;(全面情况)13设计目标:经济、高效地举升原油。设计理论基础:节点系统分析方法。设计基础数据:1、油井和油层数据;2、流体物性参数;3、油井生产数据。设计思路:(见P148设计方法一)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