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破阵子·春景》《踏莎行》《蝶恋花》

比较阅读:《破阵子·春景》《踏莎行》《蝶恋花》

ID:36261766

大小:484.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5-07

比较阅读:《破阵子·春景》《踏莎行》《蝶恋花》_第1页
比较阅读:《破阵子·春景》《踏莎行》《蝶恋花》_第2页
比较阅读:《破阵子·春景》《踏莎行》《蝶恋花》_第3页
比较阅读:《破阵子·春景》《踏莎行》《蝶恋花》_第4页
比较阅读:《破阵子·春景》《踏莎行》《蝶恋花》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阅读:《破阵子·春景》《踏莎行》《蝶恋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比较阅读:《破阵子·春景》《踏莎行》《蝶恋花》学习目标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2.北宋早期婉约词的特点及评价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自序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词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北宋初期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词,有何特点,应作何评价呢?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探讨北宋初期的晏欧词。合作探究:三首词都写春景,它们有何异同?三首词都描写春天景色,时间有些差别:《踏莎行》时令略早一些,《破阵子》《蝶恋花》略晚一点,是暮春景色。

2、都写到落花:手法不同:《破阵子》纯粹交代时令,描绘春色;《踏莎行》既交代时令,也渲染别情;《蝶恋花》主要借落花抒发怨妇之情。《破阵子》是正衬,《踏莎行》是反衬,《蝶恋花》是借景抒情。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

3、生。自由朗读,了解词意。补充注释:春社:春天的社日,在清明前后,社日又分春社和秋社。春社这天,人们喝酒聚餐,非常热闹,就连平时不让出门的女孩子也可以出来郊游踏青。斗草:古代孩子们玩的一种游戏,就是各采一把柔韧的草的茎,两人各拿一根草,把草的茎勾搭起来各自向回拉扯,先扯断的为输,扯不断的为赢。(一)阅读鉴赏晏殊《破阵子春景》齐读:《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思考:1.上片写景,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清明前为何选写梨花、清明后为何选写柳花?春社在春分前后,据花信(花期)风,五日一信,春分依次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依次为桐花、麦花、柳花

4、。作者力图很准确地写出时令的特征。明确:上片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等具有典型春天特征的意象2.“三四点”“一两声”是实写还是虚写?看似实写,实为虚写。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3.“巧笑”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巧笑东邻女伴”是倒装句,调整以后为“东邻女伴巧笑”,东邻女伴笑得真好看呀。这是填词适应格律要求的需要。4.笑何以从“双脸”生?“巧笑”的是东邻女,“斗草赢”的也是东邻女,所以,理当东邻女笑“笑从双脸生”。“双脸”的理解确实是问题。 “脸”这个字《说文》里未收,见于《集韵》《广韵》,“脸”即颊,“双脸”即双颊,“

5、脸”也可解释为睑,双脸即双眼。笑从双眼生,表现东邻女确实发自内心地笑了。也可以将前句看作东邻女与西邻女之间的对话,这样,就解释为两个少女的笑。5.诗歌语言贵在凝练,下阕省略了那些内容?下阕省略了两点内容:一是采桑女对话内容,“西邻女问东邻女:你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东邻女回答说”。二是采桑女斗草的过程描写。文笔简洁,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手法巧妙。6.上下两阕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作者有什么关系?上下两阕都扣题展开。上阕写春日自然景色,描写轻盈飞翔的春燕,缓缓飘落的梨花,星星点点的青苔,绿叶深处的莺啼,飘飘忽忽的柳絮,景物里透出细、小

6、、轻、缓的心理感受,写出有名的“闲适宰相”的闲雅情趣。下阕写采桑少女,描述充满青春气息的乡间少女游玩嬉戏的场景,表现久居高位的作者偶尔流露的人的天性真情。自然景色是青春少女的背景,青春少女增添自然春色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凭借文本,可以作出大致准确的解读。通过描写美好的春景,表现作者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7.如何体现“格高韵远”的北宋词特点?“格高韵远”即格调高远,指北宋词的内容和形式在唐五代词基础上的发展。写女子是承袭唐五代词“艳词”之风,写清新活泼的采桑女是发展创新,体现格高韵远。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

7、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个人简历:四岁丧父,家中贫困,母亲郑氏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他从小读书勤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革新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卒赠太子太傅,死谥文忠。诗歌风格:平易疏畅,表现出了议论化、散文化的艺术倾向,开一代宋诗风气。欧诗今存8

8、60余首。散文风格:明畅简洁,说理透彻,抒情委婉。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也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词作风格:风流蕴藉。有《六一词》存世。文学主张:倡导古文写作,进行诗文革新,提倡平实文风。文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