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良隶篆·经典对联欣赏

汉良隶篆·经典对联欣赏

ID:36263731

大小:101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07

汉良隶篆·经典对联欣赏_第1页
汉良隶篆·经典对联欣赏_第2页
汉良隶篆·经典对联欣赏_第3页
汉良隶篆·经典对联欣赏_第4页
汉良隶篆·经典对联欣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良隶篆·经典对联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良隶篆·经典名联欣赏蒙汉良书于2012经典古联东壁图书西园翰墨春风和畅秋月清华蒙汉良书当代大家鉴评:汉良书道,循秦汉之筋络,仰魏晋之风神,铸唐宋之天骨,追明清之血肉。舍工巧而尚朴拙,弃阴柔而扬疏狂,崇隐锋而拒卖弄,求自然而绝靡丽。六文玉篆,似千峰萦雾;八体银书,若万马啸腾。欲得大体,柳骨颜筋,笔法同参;企求霸势,素狂张癫,心法同悟。妙笔抟心,妙非毫端之妙;奇墨泼目,奇在扼腕之奇。汉良书艺,落笔多有风霜,驰墨少见败痕。观汉良之书,心旷神怡,天开画卷,如履大荒也!郭同旭汉良隶篆,既不是东汉标准的汉碑,也非周秦、两汉、明清之大小二篆,他的

2、隶篆是甲骨、镜鼎、缪篆、帛书、简牍、行书、草书、楷书冶于一炉的自我风貌。他的隶篆以隶为骨,取篆之貌,用草之法,得画之墨,借印之变,形成一种似篆非篆,像隶非隶,浩然大气,力能扛鼎,俱有强烈金石味的独特书风。他的隶篆三分隶意,七分篆味,既不同古人,又不蹈今人。·白雪生汉良的隶篆,既不是东汉标准的汉碑,也非周秦、两汉、明清之大小二篆,他的隶篆是甲骨、镜鼎、缪篆、帛书、简牍、行书、草书、楷书冶于一炉的自我风貌。已故书画家陆维钊大师独创螺扁篆,我称汉良作隶篆。他的隶篆以隶为骨,取篆之貌,用草之法,得画之墨,借印之变,形成一种似篆非篆,像隶非隶,

3、浩然大气,力能扛鼎,俱有强烈金石味的独特书风。他的隶篆三分隶意,七分篆味,既不同古人,又不蹈今人,姑且称之“汉良隶篆”最为宜。·袁寅章汉良现于书法还不仅仅在于钻研与自娱了,而更多是想使书法走近大众与走进大众,于是,他选择了“影响”系列来做文章,这又是他新的尝试与创造了。通过“影响”系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不仅欣赏到了多姿多彩的书法神韵,而且会进一步走进中外历史、中外文化,接收到真善美的熏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尤其赞赏他的这种“寓教于乐”的普及方式,这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美事。·蒋述卓观汉良的书法,看得出其在碑和帖两方面都下过不少

4、功夫,汲收了历代诸多“碑帖”的“营养”。其行草书用笔爽畅明快之中见功力,笔力亦露亦敛,恰到好处,线条富有弹力,寓灵巧于刚健遒劲之中,结字舒展放达,于婀娜多姿之中含稳重,可谓深得“米南宫”之神韵。而笔者尤为喜爱其篆书,以为特别精彩,可谓集合了汉良综合的书法修养于其中,有甲骨、钟鼎、石鼓、汉碑和汉简等诸字体之影子,然其能消化融会,变成为今天汉良之”风格”。汉良深谙“宋书尚意”之精神,并能巧妙灵活地运用于其篆书创作之中,其最引人喜爱品味的是参以隶意入篆,甚至有以行草书意入篆,其隶之拙味与篆之稚趣相融,别有意态、奇趣盎然,笔情墨趣在线条中得到

5、丰富的展现,张扬了个性又富有画意,且蕴含金石味。用笔能方能圆、方圆兼备、行于可行、止于应止、新意迭出、奇诡多变而无狂怪之气,笔划长短、欹正、疾涩运用得随心所欲、枯润有致、苍劲浑厚、豪放大气、神备气足。结字聚散有序、疏密得体,并极尽斜正、平险、开合之变化。字里行间笔划顾盼呼应,相互迎让。总之,品赏汉良的篆书作品有神纵情驰,舒放畅达之感觉,且最难得的是其中有一种恢弘磅礴、魄力雄强之气度,并给人以一种无人工雕饰刻意所为的自然美,一派大家之气象。可以说,汉良的篆书作品,笔者认为至少可入“妙品”之列,这较之今天特别是广东地区许多仅停留于传统“八

6、股”书法之间,而无创意只具“能品”才艺的书家而言是要高上至少一个层次。摘自《影响中国青年100句人生名言·蒙汉良书法》------布衣学人谢谢欣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