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古代兵器文化

汉字与古代兵器文化

ID:36268892

大小:2.47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07

汉字与古代兵器文化_第1页
汉字与古代兵器文化_第2页
汉字与古代兵器文化_第3页
汉字与古代兵器文化_第4页
汉字与古代兵器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字与古代兵器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兵器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防也。”一、综述概述1.概念:我国古代从原始社会晚期到清朝后期(19世纪中叶)的战争中,使用的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的总称。2.发展历史:在原始社会晚期(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战争中,带有锋刃的生产工具分化出专门用于作战的兵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兵器不断发展变化,到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以青铜和钢铁为主的冷兵器的发展日趋成熟。火药发明以后,火器逐渐发展起来,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中与冷兵器并用。因此,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以火药开始用

2、于军事为分界线。3.发展阶段:(1)前一阶段是冷兵器时代,约自公元前21(一说公元前22世纪)~公元10世纪(2)后一阶段是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约10~19世纪中叶。二、兵器起源(一)史前阶段如:(1)在江苏省邳县四户镇的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被骨镞射中的人体骨,镞体射入骨质深达2.7厘米;(2)在山西、云南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类似实例发现。3.原始战争日益频繁而激烈,仅用有锋刃的生产工具已不适应作战需要促使人们开始设计和制造专门用于杀伤和防护的特殊用具,它们逐渐与一般生产工具分离开

3、来,于是出现了专用于作战的兵器。以重要的原始狩猎工具弓、箭为例,弓箭至少出现于距今2万年前,但是直到距今约5600年的新石器时代才出现用箭杀人的实例。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萌发,促进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开始由部落联盟向国家过渡,部落联盟之间不断发生激烈而残酷的原始战争。反映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最著名的是约四五千年前的涿鹿之战,以黄帝为首的北方部落联盟战胜了以蚩尤为首的南方部落联盟。1.由于生存竞争或血族仇杀,氏族或部落之间常会发生流血的暴力冲突,于是带有锋刃的生产工具,也被用于人类的互相残杀。这

4、种杀人工具与生产工具不分的状况,在史前阶段曾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二)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磨制石器的技能,能琢磨成较锋利的石质工具;同时也提高了用石质工具加工木器、骨器的技术,为制造兵器准备了工艺方面的条件。当时由生产工具转化成的兵器主要有:用于远射的木质或竹制的单体弓和装有石质或骨、角、蚌质箭镞的箭;用于扎刺的石矛或骨矛;用于劈砍的石斧、石钺;用于砸击的大木棒和石锤;用于勾砍的石戈;以及石质或骨、角质的匕首,等等。此外,可能还使用了原始的木弩,以及可以抛发石弹的“飞石索”等。

5、同时,为抗御敌方进攻性兵器的杀伤,已经使用了原始的防护装具,主要有竹、木和皮革制造的盾,以及用藤或皮革制造的原始甲、胄。三、兵器的种类热兵器热兵器即以火枪、火炮为代表的大多需借助火药作为能源的武器。冷兵器广义的冷兵器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兵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兵,械也。——《说文》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兵者,不祥之器。——《老子》中国冷兵器的发展石器时

6、代的兵器青铜时代的兵器铁器时代的兵器原始石器及旧石器时代(石拳)中石器时代:石斧、石刮新时期时代:石刀、石刃、石匕首、石枪、石戈石铜器时代:玉兵石铲中国古代青铜兵器种类:戈、矛、戟、钺、刀、剑、匕首等。1.戈。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勾刃兵器之形。隶定字形从弋,从丿,会意。“弋”指“巡逻中的戈”,即“游戈”。本义:作为主战装备和进攻性武器的勾兵,一种曲头兵器。(1)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

7、者异。(2)执戈上刃。——《书·顾命》称尔戈。——《书·牧誓》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镶嵌兽面纹戈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戈是商周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钩兵,是用于钩杀的兵器。其长度根据攻守的需要而不同,所谓“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戈是东周时期才发展起来的,因此留存至今的以戈头部分最多见。这件戈的头部为三角形援,长方形的内部以绿松石镶嵌兽面纹,精丽工致,应当是礼仪中使用的兵器。镶嵌兽面纹戈商镶嵌龙纹铜铋玉戈长35.4厘

8、米,出自商代晚期。传河南安阳出土。玉戈直刃弧背,刻兽面纹,背有扉棱,铜柄上有龠,下有鐏,绿松石镶嵌出兽面纹,龙纹,蕉叶纹。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春秋秦子戈长23.1cm,宽11.5cm,重0.240kg。戈长刃,直“内”,内上有一长“穿”,“胡”上有三穿,有“栏”。援上刻划铭文15字:秦子作造,中辟元用,左右师魼,用逸。宜。记秦子(秦子指初即位的幼君)做戈,秦君自用,左右两军,迅速出动。宜地(“宜”为地名)所造。(4)出土文物1.吴王夫差青铜矛是一种春秋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