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六校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期末)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六校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期末)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6282242

大小:15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08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六校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期末)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六校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期末)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六校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期末)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六校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期末)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六校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期末)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六校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期末)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吉大附中长春十一高中吉林一中松原实验高中高三年级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2、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易·系辞上》云:“刚(阳)柔(阴)相推而生变化”,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材料意在说明A.阴阳相克是万物的本源B.规律源于对经验的总结C.自然界变化是有规律的D.道家学派源于《周易》【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刚(阳)柔(阴)相推而生变化”“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这说明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故C项符合题意;“刚(阳)柔(阴)相推而生变化”说明阴阳相生,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规律的来源,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道家学说与《周易》的关系,故D项排除。-14-2

3、.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B.门阀世族政治强化C.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D.夷夏观念日益固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华夏历史把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都视为华夏帝王,可知魏晋时期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门阀世族政治,排除B;材料信息与君权神授理论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认同感增强,而非夷夏观念日益固化,D错误。3.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

4、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其主要原因是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具,从而促进了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皖江地区的社会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但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安史之乱之前就有,故B项排除;土地兼并缓解与皖江地区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故C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故D项排除。4.万历年间郎世宁(意大利人)的绘画上,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从而使色调更

5、加柔和,使画面中人物的脸和手亮起来。这一做法的意在A.对中西绘画方法进行融合B.适应清朝文化专制的需要C.促进中国绘画技术的进步D.减轻西画东传进程的阻力【答案】D-14-【解析】【详解】从材料“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中可以看出,郎世宁这一做法可以让中国人容易接受西方绘画,从而减少了西方绘画在中国传播的阻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西方绘画的改变,没有体现出中西绘画方法的融合,故A项排除;材料“万历年间郎世宁”反映出是明朝时期的,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绘画的进步,故C项排除。【点睛】“万历年间郎世宁”“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

6、审美趣味”是关键信息。5.梁启超于1898年12月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清议报》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然而《清议报》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惊醒了国人C.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更加理性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重了民族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而日本是八国中

7、一员,从而使《清议报》对日的态度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B项排除;戊戌变法是从1898年6月-9月,故C项排除;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1895年,故D项排除。【点睛】“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是关键信息。6.下图是中国1840—1928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变化示意图(下图)。D到E段变化的客观条件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