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杜甫诗歌中的仁爱思想

试析杜甫诗歌中的仁爱思想

ID:36292563

大小:5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08

试析杜甫诗歌中的仁爱思想_第1页
试析杜甫诗歌中的仁爱思想_第2页
试析杜甫诗歌中的仁爱思想_第3页
试析杜甫诗歌中的仁爱思想_第4页
试析杜甫诗歌中的仁爱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杜甫诗歌中的仁爱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析杜甫诗歌中的仁爱思想段亚军庆阳市镇原县临泾初中744500【内容摘要】杜甫的诗歌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反映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社会内容的方方面面。他的诗歌所体现的“仁爱”思想震撼出了其诗作内容的最强音,洋溢着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仁爱思想归纳起来是从六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一是表达了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忧虑;二是对人民的同情热爱与歌颂赞美;三是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四是对“老妻”的挚爱;五是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六是对自然万物的热爱。笔者主要从这六个方面,用杜甫的代表作品去分析它所体现的“仁爱”思想,并且进一步说明作者用诗篇传播这种

2、“仁爱”思想,使其子孙后代发扬广大,这种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杜甫诗歌仁爱思想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从朱门外,叛军营,栈道旁,茅屋中提起笔的人从广阔的角的反映了社会的离乱,记录了人民的不幸和痛苦,书写诗人的忧伤与激愤,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几十年间的历史面貌。他,就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诗显存一千四百余首,都是围绕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人的自身遭遇而做的。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鲜明的时代特色,充满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杜甫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在他的诗作中也常常自称“儒生”、“老儒”,并常以儒家的社

3、会政治理想为抱负,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爱”思想,因此,杜甫的大篇诗作在竭力地推崇、流露、表达这种“仁爱”思想。他的诗作所体现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妻子、爱朋友、爱自然万物的“仁爱”思想,是何等真切、何等感人至深。一、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热爱与忧虑杜甫屡试不第、鲜赋未成,使他出仕济世的幻想破灭,使他对唐王朝的统治堪忧。入世无门,生活更加窘迫,使杜甫开始正视现实。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诗人用卓越的才华和惊人的

4、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在诗中,诗人就是一个“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形象,爱国的“民族之魂”,诗人的忧,令人感动,令人崇敬。《留花门》中“高秋马肥健”时,诗人深叹,写下了“诗人厌薄伐”的诗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自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诗人的激愤和忧郁的情感也达到了极点。诗,为国着想,为民着想,无不体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之情、赤城的爱国之心。杜甫的诗中有很多描绘祖国美丽河山、名山大川的诗篇。从二十岁起,先

5、是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过了八九年,“裘马轻狂”的生活,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年寄寓京华,晚年漂泊各地,足迹所至均有诗作。岱峰的高耸、剑门的险峻、锦江的秀丽、山峡的奇峻,尽在笔下。杜甫赞颂祖国山河不同于其他诗人,在赞颂祖国山河的美丽之中,结合社会现实,抒发了祖国命运的悲伤之情。他所描述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的悲壮景色,引述了诗人万里离乡,多年漂泊,暮年多病,国事不宁,返乡无日的忧伤。《曲江》他为祖国的安危,有时失眠:“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3]有时流泪:“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4];有时闻捷则悲喜交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5]多年郁

6、积的情感闸门犹如波涛般奔涌而出,“喜欲狂”是惊喜情感洪流的更高“洪峰”。诗中奔跳出诗人因忧郁多年而突发出的喜悦情感,像春天的旋转舞曲似的飞转着轻快的旋律。诗人就这样为国家,为人民忧虑了一生,歌唱了一生。《登岳阳楼》直到他生命最后,病倒在湘江船上,也没有一刻忘记多难的祖国,他在最后一首诗中仍是这样慨叹着:“公孙仍恃险,候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6]他把祖国深深的熔铸在他的灵魂之中,是何等的深沉和赞美。二、战乱中对人民的同情、热爱与赞颂、赞美10杜甫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饱受贫困和流离之苦,他以忧郁的目光目睹了统治者的豪华无度,劳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战乱中统治

7、者的横征暴敛,使人民经历了九死一生、妻离子散的痛苦。因此,他能够以前人未曾达到过的深度,斥责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反映出人民所受到的压迫和苦难。如“黄门飞倥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7],写出杨氏姐妹显赫的地位和繁华的宴饮。“朱门酒肉臭,路由冻死骨”[8]对统治者进行了鞭挞,对平民百姓充满了同情,客观上反映了平富悬殊对立的社会现实。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曾沦为胡虏,颠沛流离于各地,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作者路过石壕村,见证了征兵给人民带来远赴边疆、家破人亡的惨痛,官吏夜间任意抓人,“老翁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