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53张)

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53张)

ID:36305244

大小:3.72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5-09

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53张)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53张)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53张)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53张)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53张)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53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知识回顾《辛丑条约》的签定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的艰危,中国的各阶层民众开始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答: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采取什么方式救国呢?革命革命辛亥革命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第13课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概念学法指导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一般是从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影响(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一、武昌起义

2、——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背景与条件2、革命爆发二、中华民国的成立1、中华民国的成立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辛亥革命的结局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辛亥革命的失败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3、直接目的:平

3、内乱、消外患4、动机:反动5、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经济、阶级)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条件、武器、中心、代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条件:2、思想武器:3、两个中心:4、三个思想家: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上海、东京

4、章炳麟、邹容、陈天华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的创立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时间:B、地点:C、成员组成:

5、D、政治纲领:E、主要领导人:F、机关刊物:G、性质:H、意义: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05月年8月日本东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一个政党?思考:同盟会和以前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以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

6、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 组织系统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

7、危机严重(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8)革命条件: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9)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根本原因:近代以来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人民抗争探索的必然结果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1、背景与条件2、革命爆发(1911.10.10)二、中华民国的成立1、中华民国的成立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辛亥革命的结局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辛亥革命的历

8、史功绩3、辛亥革命的失败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1)时间:(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